第三天的早上,福船通过潮白新河停靠在了通州码头,张信这次一身锦衣卫斗牛服,给其他人也都穿上了锦衣卫的制服,这样方便自己去做事,也能避免很多麻烦。
果然张信这么一身咋眼的行头让他少了很多麻烦,很多百姓、平民看到张信都纷纷让开,即使过启明门而入也没有什么人敢阻拦。
张信第一站必须先去英国公府找老爹张溶。
骑着马回到了儿时的地方,张信发现道路、街景还是那么熟悉。
月如:张信,这就是长大的地方吗?
张信:对啊,前面两条街外就是英国公府,我家。
月如:那还不快带带着我过去。
张信心中不知道突然有了一股什么感觉开始纵马奔腾,感觉自己终于像个纨绔子弟在京城大街肆意跑马。
英国公府样子没变,门口依然车水马龙,来拜谒的人还是特别多,只是小时候张信都被桂子拉开,不让他接触这些人和事。
而张信这次把马拴好,径直走了进去。
刚到门口就被门子拦住了一伸手:银子、拜帖,回家等通知。
张信一巴掌过去:nmd拜帖
一脚过去:nmd银子
打完门子后径直走了进去。其他门子一看有人来闹事,还是锦衣卫,也没怂,立刻招呼家里的家兵家将过来,没多久四下冲出来几十个家兵,为首一名家将:这位大人,你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锦衣卫指挥使陆大人也不敢随意这么闯
张信看了看那人:张杰?
张杰:大人认识我。
张信直接走过去:你长这么大了,我爹人死哪里去了。。。。
张杰还有点懵,突然一名家兵放下兵器一把抱住张信的腿哭起来:少爷,你回来啦,我是张华啊。。。。。
张信:滚一边去,别搞得老子死了一样,我爹人呢。
张杰这才反应过来:你是大少爷?大少爷,,,,,大少爷回来了
这么一嗓子,全院轰动了,很多人都跑了出来,自然老爹张溶也跑了出来。
张溶看到儿子回家比之前看到儿子还激动:你怎么回家了。
张信:有事找你,其他人丢该干嘛干嘛去。
在内堂里,张溶焦急的问:你的信我才收到,到底怎么了
张信:应该是赵文华构陷我,严嵩要锦衣卫捉拿我,还要缴械日本军,他也不怕我兵变。
张溶:什么,这不对啊,昨日陛下才嘉奖赵文华说他剿灭倭寇有功斩首几千,俘虏若干,升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继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浙东军事。
张信:他赵文华哪里来的军队剿灭倭寇几千,不是还俘虏了吗,怎么不问问俘虏谁带兵打的,这都是我带兵打的。
张溶:你需要我怎么帮你
张信:我要见陛下,除了陛下没人能解决这事
张溶:行吧,你换套衣服我们这就走。
朱雀大街上张溶骑着一匹马,张信则躲在一辆马车上。
就在快要到紫荆城门口时候突然马车停住了,听着外面张溶正在和一个人攀谈。
张信:小阁老好久不见啊。
严世蕃:英国公,这是有什么事儿啊?
张信:新认识一高人,修行多年颇有道行,想进谏给陛下,看看能不能帮助陛下加速提升修为。
严世蕃:有这样的高人,我还真想见见
说着严世蕃就要上马车掀开车帘,张溶来不及阻止。
可是严世蕃掀开车帘的一刹那见到的是张信举着短火枪对着他:进来,要笑着。
严世蕃没办法按照张信的要求笑嘻嘻的进了马车
之后马车里就传出了声音:我要和高人探讨修行,我们继续前进吧,其他人在宫门口等人就行了
严家人也没有想太多就都离开了。
张信:赵文华给了你家多少钱,冒领我的军功,还要我的命。
严世蕃:这个。
张信:人人都说小阁老聪明无双,看不出这是赵文华坑你们吗?
严世蕃:怎么叫坑我们?
张信:你可知道我是带着几万日本军队来的,而倭寇很多都是以前的日本军人。几十个倭寇就能打南京,要是没有我弹压,这几万日本骄兵悍将会怎样你考虑过没有,而且最近他们的军粮也快没了,到时候他们会做什么我不保证,要是其他倭寇来投靠,凑个十万人也很容易要一个没弄好南京、杭州丢了,你说你我谁会先死。
严世蕃:你这是危言耸听,我大明在东南可是有几十万大军。
张信:东南那几十万大军怎样战力,你自己清楚,不用我多解释吧,我这次来京城是念在严阁老下令不与我父子为难,也是为了东南百姓的安宁而来,不想因为一个小人让国家出现动乱,要是再来个五胡乱华之类的事情,杀你们严家全家都是轻的。
严世蕃:我们收了赵文华10万两。。。。
张信:10万两你就把我卖了,我就问你,小阁老问我要20万两,仅仅只是要钱你觉得我会不会给?
严世蕃:额~~~~~
张信:我一年让我爹你给家照顾的生意就几十万两的利润。你他妈的为了10万把我卖了,真不知道是你聪明还是蠢。
张溶的身份很容易进了皇宫,即使路上有文化的,也被严世蕃给骂回去了,很快就到了宫内。
张信一身道袍跟着张溶找到了吕芳:吕公公,我现在要见陛下,不然东南可能会出现兵变而且南京、杭州可能不保。
吕芳一听感觉事情大条了,连忙让几人稍等,自行跑到嘉靖的修炼房外敲门
敲了好几下里面传出声音:哪个狗东西啊
吕芳:陛下是老奴,大事不好东南可能有大祸,严世蕃、张溶都过来求见,表现的非常焦急。
嘉靖虽然喜欢修行但是什么事最重要还是分得清:让他们去武英殿等着我
张信等人到武英殿仅仅一刻钟嘉靖就来了,众人想要跪下,嘉靖也阻止了:快点说正事。
张信:陛下还是我来说吧。
第77章 嘉靖沿海抗倭之战(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