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明天在厂里恭候大驾。”
谢东客气的道。
“言重了,我就一普通人,担不起大驾两个字。”
许南之同样客气的回道。
两人道个别之后,谢东就领着人走了。
......
许阳走过来问道:“认识?”
许南之摇摇头,“不认识,不过大概能猜到他来干什么。”
90年代大批国有企业由于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或被裁撤、或被并购,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国企员工纷纷下岗,离开了工作几十年的企业,手足无措地进入社会,重新再就业,这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下岗狂潮。
造成这个原因在于当时的企业的经营体制已然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它的存在不仅不能成为中国经济蓬勃向上的助力,反而是一种巨大的阻力。
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跟不上时代,同时期的产品远远落后于国外,从而无人问津。
也是从这以后,国内才向个人主义社会迈步,进入到新纪元。
而天河食品厂如今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
如果许南之没猜错的话,这个叫谢东的想用自己的秘方打开国际市场,跳出当下的这个牢笼。
他的想法是好的,许南之也不会拒绝,不过主导权得在自己身上才行。
晚上十点,龙虾馆宣布打烊。
许阳不理解,“小龙虾没了,可以多卖会儿烧烤啊,虽然不多,但好歹也是钱啊。”
许南之笑道:“不用,龙虾馆烧烤只是附带,我决定,以后小龙虾限量供应,每天定在60斤。”
“啥?”
许阳更不理解了,心说为什么要限量,这不是明摆着跟钱过不去吗?
许南之解释道:“这是饥饿营销的手段,主要就卖人设,炒热点,从而能让我们的龙虾馆名声更大一点。”
“什么意思?”
许阳皱着眉头说:“说明白些。”
果然是不动脑的粗汉啊,许南之只得解释得更清楚些:“就是我们现在人为的制造一个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护小龙虾的产品形象,顺带着还能为接下来新产品维持一个新的高价格,我打算过几天推出蛋黄?h龙虾,这么做是在造势罢了。”
说完,也不管他俩能不能懂,转身就开始收拾东西。
许南之在城里租了两间屋子给老二,让他不至于来回跑,再说,留一个人在城里还是挺有必要的,偶尔有急事也方便。
“屋子还住的习惯吧?”
许南之收拾着东西,随口问着许少春。
闷葫芦你要是不跟他讲话,他能一天不主动跟你开口。
“还好,就是隔音太差,每天晚上隔壁都有摇床的声音,也不知道住的是男是女,睡相实在太差了。”
许少春如是说道。
许南之斟酌道:“那你没有听见什么奇怪的声音?”
“什么声音?”
许少春不解其意,反问道。
“就是那种嗯啊喔yes之类的。”
许少春摇摇头说:“这倒没有。”
没有就好,又聊几句,许南之让二哥早点回去休息,自己跟大哥两人一人骑一辆摩托车准备回家,不过林娥说要去超市先买点东西,于是许南之就无聊的在超市外徘徊。
逛着逛着,他突然发现一个让他眼熟的身影。
再细细一瞧,居然是方朋兴。
只见他佝偻着腰背,窜进一条黑不溜秋的巷子。
许南之慢慢跟了上去。
等到走近,才发现这里别有洞天,巷子里面,居然是一间亮着彩灯的发廊
第32章 正道的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