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生入死,对朝廷也有偌大的贡献,但他们同时也能获封世袭的爵位,能轻易荫蔽三代人。或许当前没人说什么,可时移世易,文官们便会渐渐忘记当年武将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取得了一个爵位,反而会觉得他们已经占了大便宜了,若是祈求更多,那简直让他们无法接受了。”
      李旭也有些唏嘘,武将确实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有活着才能求得一个爵位。而文官们有时候会认为自己对朝廷,对天下的贡献也不输武将,只是祖制让他们无法获得爵位来传给后代,因此心生不满。
      况且,兵权这东西实在是太过敏感了,文官们便时刻盯着手握重兵的武将们,只等他们什么时候一个松懈,便扑上去撕咬。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旭跟李晗还真是挺佩服太祖的,要知道前朝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文臣武将之分,甚至那时候除了开国功勋,后头科举入仕之后,转而从武的文臣大把大把的都是,甚至一度传出没有科举功名,就不好意思带兵的传言。
      也就是因为如此,前朝后期不少武将拥兵自重,最终拖垮了整个国家,让本朝太祖捡了个便宜,要知道本朝太祖起事之前,还是前朝一个从四品的武将呢。
      李旭见黎青霜没动作,便忍不住出言催促:“弟妹继续说呀,今儿咱们就畅所欲言,百无禁忌!”
      黎青霜也不拿乔,实在是一想到太祖对文臣的态度,就跟她所知的宋朝没什么两样了,就差明说“刑不下大夫”了。
      她皱着眉头道:“在我看来,太祖对文臣优待太过了,当初立国之时确实算得上一碗水端平了,但是他老人家恐怕忘了,这天底下肯定是文臣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武将的!太祖他老人家竟然给文臣免了赋税,长此以往,这天下能耕种的土地便会往文臣们手中集中,一直到平民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就找个由头举事了。”
      李晗还没太听明白,“这只有考取了秀才功名才能有资格免名下十亩土地的赋税,而秀才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考取的吧。”
      李旭摇摇头,第一次觉得这不知事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四弟你想得太美了,这一个秀才明面上的确只能免除十亩土地的赋税,但实际操作中,一个秀才能顺带将所有同族的土地一并免除了赋税!那些江南大族,往往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宗族,如此,你还觉得这其中没有什么问题么?”
      李晗又不是傻子,听过黎青霜跟李旭连翻点明,他后背不禁生出一股冷汗,黎青霜看他脸色不好,赶紧过去拉他的手,果然发现他手心冰凉,连忙运气给他度过去一些内力,好歹让他不至于又生病。
      李旭看李晗担忧成这个样子,心里对太祖也有几分无奈,他老人家只管做事,倒是把弊端都留给他们这些后世子孙了!
      李旭算数不错,他只要稍微算一下目前秀才的人数,再稍微发散思维算一下被那些秀才们免除的赋税,心里真是要滴血了。
      黎青霜倒是没什么担心的,还笑着安慰道:“这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毕竟对他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若是遇上了什么天灾人祸的,他们的土地也很容易失去,因此,我觉得他们那些人但凡稍微有一点头脑的,都会跟着朝廷一起行动才是,不然,他们要靠什么保住那些远超他们能力的土地呢?”
      这其中又牵扯到了人口问题,那些大家族拥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可无人从事生产,那么他们就需要信得过的人来帮他们耕种。
      于是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信得过的人呢?
      当然是签了奴契,最好世代成为奴仆,为他们的家族做事的人,才是最可信的!
      而哪怕是前朝律法当中,也没有说入了奴籍的人也需要交赋税的,所以有些平民百姓活不下去了,便被逼着成为奴仆,甚至有土地的人家,也会因为交不起赋税而选择将土地投献给某位地主,自己成为一个佃户。
      如此,对国家最直观的影响便是,赋税少了。
      李旭觉得果然跟黎青霜随便聊一聊,便能收获颇多,临走的时候,他还不忘告诉黎青霜道:“弟妹想必也知道了,那水井的确派上了不少用场,只是眼看着北方旱灾就要降临,还要劳烦弟妹的杏子林跟菁芜局也稍微配合一下了。”
      大灾总是伴随着大疫,黎青霜直接表示已经开始筹措消暑散热跟清热解毒的药材,只是她个人还是不太方便做事,不如请太医院出面也筹措一批药材,如此,朝廷才好做事。

第232章 准备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