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李晗忧心忡忡:“也不知道最近几年的旱灾跟这气候的变化有没有原因,北方最近几年着实不太好过。”
      李旭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折叠好整理出来的折线图,又将邸报整理好放到一边,没怎么走心地安慰李晗道:“不管有没有关系,咱们都要先跟父皇通个气,再让父皇去找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好生问一问开国之初那些事儿。”
      而庆熙帝看到兄弟俩联袂而来,虽然并不知道他们在吏部的事儿,但直觉恐怕事情不小,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两年国库丰盈了不少,但花钱的地方也多了去了,尤其是北方大面积有春旱的苗头,庆熙帝真是难免心生厌倦,想要退位了。
      他都是将要满六十的老人家了啊!
      李旭跟李晗将折线图展开来给庆熙帝看,李旭说道:“父皇,四弟今日一大早便来找儿臣说事,这是四弟跟儿臣一上午整理好的折线图,上面反映了从开国到如今运河的封冻情况。”
      庆熙帝眼神不是很好了,李旭跟李晗又离得稍远,他免不了从御座上走下来仔细观看。
      这折线图横着表示年份,竖着则写着封冻的时间,还标注了封冻的河段长度。庆熙帝直觉这事儿就是个大工程,还非要人够仔细才能统计出来,先就十分感念兄弟俩的用心。
      只是后来看仔细了,发现开国之初的确有两年好日子,可那过后竟慢慢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运河封冻的时间越来越长,封冻的河段也越往南方靠,显然这气候开始渐渐一点一点儿地变冷了!
      庆熙帝得出了这个惊人的结论之后,整个人都有点失神。他出生的时候,本朝太祖,也就是他的祖父,已经不在了,但是从叔伯们口中得知,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做反叛前朝的事儿,实在是看着天下人都快活不下去了,他们这才收拾家底,拉拢了人手揭竿而起,最后夺得了这天下。
      李氏在前朝也算得上世家,为何他们这世家也会活不下去呢?因为连年的灾害导致了粮食减产,甚至是有些地方连着两三年都没有粮食出产,因此饿死了不少平民百姓。
      他们李氏虽然称得上世家,手里的田地也不少,可没有人来帮他们种田,他们又去哪里有收成呢?
      这也是为什么庆熙帝对农民抱有不小的好感。
      “陛下——”看庆熙帝的脸上带出一些灰败跟落寞,陶永安担忧地上前准备扶住他。
      庆熙帝跟陶永安默契十足,在陶永安将要扶住他的时候示意自己没事,转而回到了御座上。
      李晗跟李旭对视一眼,忍不住开口安慰道:“父皇也别过分担心,北方就算真的遭遇大旱,咱们也可以从南狄购买粮食回来,再说各地粮仓也都才巡视过,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不是全国上下一起遇灾,咱们大盛依旧可以轻松度过两年的时间!”
      庆熙帝苦笑着挥挥手,“你们还是想得简单了,若是大盛境内大面积遇灾,周边四夷绝不会如眼下这般安分,就算不敢大举进攻,但些许试探总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北凉,最近几年他们的确内乱过后又很快安稳了下来,也跟咱们加大了羊毛的贸易,可缁衣卫那边送来消息说,他们国内又因为连日大雪冻死了大批牛羊,恐怕也忍不住要南下劫掠咱们大盛的城池!”
      李旭跟李晗都没有亲自经历过战场,看庆熙帝的样子也知道这一仗恐怕并不是那么好打的,况且战事一起,这军资耗费就不是个小数目,国内还想留点钱赈灾呢,尤其是推算到未来两年都可能不安稳的情况下,朝廷有钱有粮才能安抚民众。
      李晗当时就想着,要不干脆把家里的钱都捐出来去南狄买粮食算了,反正家里还有黎青霜的钱可以应付日常开支,而且自从黎青霜接手了全部产业之后,他手里每年都有一两万两银子的剩余。
      李晗这样想,也就这样说了,“儿臣手里能拿出来的现银差不多有二十万两,粮食也不少,家里还有青霜能养家,不如都捐给父皇让西北备战吧。”
      李旭虽然慢了一步,私房没有李晗那么多,也跟着表示自己手头能凑个十万两出来,也捐了。
      庆熙帝看着兄弟俩争先恐后地想要捐钱捐粮保卫西北,心里真是畅快极了,忍不住大笑起来,“好好好,有你们这样的儿子,朕这几十年的功夫倒是没有白费,若是西北真要开战,你们可不要忘了今日说的话呀。”

第230章 气候引发的血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