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私下议论纷纷。
她至今还记得她母亲当初的话:“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是对大多数男子来说,即使入错行也只是浪费几年的光阴而已。可若是女子加错了夫君,那就是一辈子的悲剧了……”
孝平郡王妃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有些难看,不过她还是翻开了这话本子,毕竟当年她确实还不知道具体的案情,只知道陈州的一个秀才因为在娶妻上面跟寡母有些分歧,后来失手杀了寡母。
此时她也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越发想知道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黎青霜早知道孝平郡王妃肯定是这个反应了,当年她也从还是黎青臣的姚青臣嘴里听说过这个案子,只是姚青臣那时候被姚素管得严,这些事情根本不准到处说,所以她知道的内情还比不上孝平郡王妃多。
不过,她最大的好处就是想象力比较丰富,那位秀才幼年失父,家里的一切全靠寡母操持,等他长大后第一任妻子是中了童生之后娶了亲舅舅家大一岁的表姐。
只是好景不长,这位表姐可能过于操劳,没两年就因病去世了,秀才过了一年又娶了同窗的姐妹。
然后这姑娘没过两年也因病去世,秀才再一次守了一年妻孝,然后就中了秀才,受到了城里一位举人的赏识,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一次这位举人家的姑娘好歹给秀才留下了一个遗腹子,秀才却把儿子抱给了岳父家抚养,回家没多久就传来他弑母的消息。
当年听到这个案子的时候,黎青霜就直接脑补了一位年少守寡的母亲对唯一的儿子有着极端的控制欲,然后等儿子娶妻之后她受不了儿子的注意力被儿媳分走了一部分,就利用婆婆这个身份带来的天然好处暗中磋磨儿媳,最终导致了三位儿媳都英年早逝的结果。
而他儿子就算一开始没发现,后面总有察觉的时候,因此等到第三位妻子难产去世,他便彻底受不了了,把儿子托付给岳父之后就跟寡母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然后热血上头就杀了亲生母亲。
等黎青霜如今让李晗从大理寺抄了卷宗看过之后,这里面的内情果然跟她当初猜想的差不多,只是从那位寡母的言辞记载看来,她确实对几任儿媳精神打压的很厉害。
这话本子字数不多,孝平郡王妃看了小半个时辰就看完了,只是她心里却积蓄起不少情绪想要发泄出来,却找不到一个突破口,让她憋闷得很难受。
她满心满眼都是“为什么”、“怎么会”、“凭什么”诸如此类的质问,只可惜她目前来说得不到一个让她能信服的答案。
黎青霜喝着茶,万分理解她此时的心情,所以她开口道:“这件案子我记得当年是被朝廷众臣一致决定判处秋后处决的,但我们家王爷告诉我,父皇当年想的是判处那位秀才流放三千里,并不认为他该死。但大臣们都认为这是对先贤跟人伦的挑战,非要处死他才能明正典刑。”
第164章 没题10[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