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诸多夷国国民的长相与大多数西域人相似,只是肤色发色跟眼睛的瞳色有所差别,他们的国土当真是四季如春,且土地异常肥沃,松软的黑土随处可见,那些人甚至都懒得耕种,只要想起来了,便将种子扔到地里就罢手,等个一两月的自然就有收成!”
      好家伙,哪怕是肥沃如江南也不敢如此敷衍农事啊!
      “……他们也种水稻,可那稻种跟咱们的都不一样,吃起来格外香甜不说,有些地方甚至能一年三熟!”
      如果说前面的话大家只是有点恨铁不成钢,那么听到水稻能一年三熟,那可就有些羡慕嫉妒恨了,毕竟大盛境内的主食就是水稻出产的大米。
      户部尚书立刻进言道:“臣请陛下引进夷国稻种,就算南橘北枳,想必其产量也不会比在夷国的时候少许多!”
      户部尚书一带头,户部其他官员纷纷响应,甚至工部也跟着凑了个热闹,兵部想着每年要粮草的那些艰辛,干脆也跟着附和,如此六部当中有三部完全赞成,剩下的礼部、吏部跟刑部面面相觑,干脆也跟着附和了一把。
      上头的庆熙帝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差点没被这些个朝臣给逗笑了,“此事应当可行,那就让户部跟工部抽人先行试验一番,朕看这地方不如就在江南选几处,再在闽越二州选几处,相互对比着看看,我大盛疆域广阔,总能选到合适的地方!”
      领头那位海商十分有眼色地告诉大家他私下里找人买了几千斤未脱壳的稻子,想要献给朝廷以表忠心,庆熙帝大喜,干脆给那海商封了个从五品的鸿胪寺主事,也不必日日上值,只管在出海的时候好生记录海外诸国的风土人情就是了。
      那海商一开始就想到朝廷肯定会有重赏,但没想到会直接给了他一个官身!
      本朝确实有买官的情况,但士农工商,唯独商人不能科举不能买官,所以他们往往只能依附于朝廷某一方势力,庆熙帝一出手就是一个从五品的官职,还没有让人家放弃行商资格,这可真是实打实的重赏了!
      没有谁觉得庆熙帝随口给出一个从五品的官职有什么不对,别的不说,单单就那海图就不止一个从五品的官职能管得住的,而且人家还献上了几千斤的稻种,再不赏赐一番,世人怕是会以为朝廷无眼呢。
      那海商做事十分仔细,甚至私下里用各种法子采买了不少大盛没有的物产,还都一一写上了种植环境跟管理的法子,庆熙帝看了之后,都想立刻把从五品的官职再升上一阶,但那位新出炉的主事十分有眼色,当庭直接用生母的诰命来推辞了。
      原来,这位年纪轻轻就亲自带队出海的海商在家里只是一个继室所生的儿子而已,长辈们都更加看重原配所生的嫡出,对他这个继室之子跟对庶子无异,所以他才会另辟蹊径,带人出海讨生活。
      此次立功虽然不能说纯属偶然,但运气确实让他收获不少。
      庆熙帝见他还是个孝子,当场便给他生母封了正五品的宜人,给他妻子也封了从五品的宜人,如此他们一家子女眷都有朝廷供养了。

第136章 船队回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