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霜明白,那位总督啊,最次也是一个严重失察的罪名,毕竟目前缁衣卫能确定不少土族确实被压榨得厉害,人家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也算得上顺理成章。
先前李晗所说的什么思故国之类的说辞,不过是其中别有用心之人随意扯出来的做事的名头,尤其是怀念前朝那些人,简直是没脑子。
这天下人还记得前朝末年是如何乱了近五十年的,而前朝皇室一开始就没有死绝,甚至到如今,还有所谓的皇室后裔在做着大盛朝的官儿呢!
相比起来,黎青霜更加愿意相信,是南狄出了一个什么了不得人,早就费尽心思在西南布了局,如今这些场面,也都是南狄人的手笔。
至于那些从西南消失了的叛乱之人,黎青霜觉得他们一定是拿出隐藏的身份,不是往京城方向来,就是往西北方向去,毕竟在南狄人的眼里,北凉人也同样是大盛的敌人,这敌人的敌人嘛,自然还是变成朋友来得好。
黎青霜心里还是有点担心北凉局势有变,毕竟去年就听说了北凉王将再次派遣使臣过来求娶公主为后的事,但这都快一年了,北凉的使臣有点消息也没有了,这要不是北凉内部出了大问题,还能是因为什么呢?
不管那些人为了什么,总归西南二州几乎全境都受到了波及,尤其是那些城镇,肯定是土族们的重点打击对象,也不知道这一回朝廷损失了多少。
庆熙帝最近可烦了,陇西春旱也是事实,去年种下的冬小麦应该是不能有什么收获了,农民们看着一直不能灌浆还叶子发黄的庄稼,只能含着泪把小麦当成牲口的口粮一样先割回来。
所以李旭跟李晗所领的筹粮的差事,本就十分重要,但可惜李旭跟李晗都是第一次办这样的差事,两人都是一头雾水,就连户部的官员们也都在紧急忙活。
江南地区所产的粮食理论上可以供给全国,蜀州、荆州的粮食产量也不小,只是蜀州跟荆州紧邻西南,如今西南民变,说不定今年的粮食产量也要受到一定的影响,若是再出一点什么别的事情,比如江南的水灾什么的,大盛今年就不好过了!
此时户部最怕的就是蜀州粮仓出事儿,毕竟庆熙帝已经发了明旨去蜀州,让蜀州知府准备开仓往陇西放粮赈灾。没有此时就赈灾的原因是,虽然几年收成不如何,但是大多数人手里还是有一点存粮,至少能再撑过三四个月的。
宫里的孝平郡王妃带信出来说她也有陪嫁的庄子,她翻看了账本,发现这两年的存粮都没有卖,因此想要捐出去,她就问问黎青霜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做成一个榜样,让其他权贵人家也跟着做事。
黎青霜觉得孝平郡王妃有点意思,她明明是在暗示黎青霜自己也捐一点粮食,可她偏偏自己做了榜样,还丝毫不提那话,反正黎青霜觉得她比那些慷他人之慨的人强多了。
不过,黎青霜给孝平郡王妃的回信里并不赞同此时就大张旗鼓地筹粮,而是应该先私下里联系到能保密的人家,提前说好了这事儿,然后等到真要动
第112章 1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