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馆很快就开业了,当天不止六部尚书齐至,庆熙帝也亲自到场来为这弘文馆结彩。
庆熙帝所赐“弘文馆”的牌匾是用的行楷字体,黎青霜都懒得吐槽这混杂的时空架空的朝代,反正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夸庆熙帝的字虬健有力又优美雅致,天知道这些人是从那里看出雅致的。
这弘文馆的宣传工作可谓是从开建的时候就开始了,最先知道的肯定是施工的工人们,再来就是被拆迁了的原住民,最后才是朝中权贵跟宗室们。
这弘文馆的正中间是一尊孔夫子的等身石像,造型用的是背手执书简的样子。当然这石像是放在一个九阶石台上面,石台周围就是刻有《弘文馆序》以及书籍捐赠人名单的石碑,再远一点,就是一片空白的影壁,那是留作日后有人在上面题诗词或者画壁画用的。
大家看周围空旷,就知道这里预留的地方不少,于是纷纷四散开来到处转悠,亏得黎青霜宣传工作搞得好,今日先进来的确实是士族居多,但是后面进来的都是京城以及周边的平民子弟,所以黎青霜备足了科举需要的书籍,就是为了方便那些家境不算富裕的学子。
看着一个个衣着朴素的学子们颤抖着手翻看一本本前人注释过的经典,庆熙帝心里真是有些不是滋味儿。
庆熙帝还是皇子的时候遭过贬谪,那时候他独自一人去守皇陵,身边只有一个太监陶永安。后来守卫松动,他便经常带着陶永安翻墙出去山里转悠,在山里他便认识了如今的大理寺卿。
那时候大理寺卿还是个寻常的贫家子,虽然头脑聪明,做事稳重,但家境贫寒,幸好宗族里都看好他的品行,愿意给他一个读书的机会。于是大理寺卿便一边砍柴赚钱维持家用,一边读书想要上进。
年轻的庆熙帝也就是在那时候才知道民生多艰到底艰难到何种程度,所以他上位之后便暗中给大理寺卿介绍了名师,成全了他一番。
庆熙帝一直想要做一个跟先帝不一样的皇帝,所以文成武功他都想要,到如今他算是两拒北凉,又压得西域、南狄、东夷二十几年不敢动弹,这武功是一定有的了。
可是文治偏偏不是那么容易,竟然比威压四方边境还要困难。
如今可好了,有了这一座弘文馆,庆熙帝觉得自己只要再活十年,这文治的功勋便也能稳稳地拿到手了!
庆熙帝这么一想,心里便越发觉得畅快,转头看向跟过来的四位皇子,只见李旭跟李晗看到那些欣喜若狂的平民学子,先是面露怜悯,然后眼光闪烁,最终像是作下了什么决定,整个人气势一凝,有点儿脱胎换骨的意思。
而李晏跟李昊两个或许是还太过年轻,他们则是一脸稀奇的样子,甚至眼里还带着不屑,庆熙帝不禁摇头,这两个小的,怕是扳不过来了。
旁人没有注意到庆熙帝刚刚的动作,可是陶永安跟两位大学士可是把庆熙帝的动作,跟四位皇子的动作都看在了眼里。
陶永安比庆熙帝看得更加清楚,因此心
第104章 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