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了傍晚,李四叔过来了,“大哥,我想……”
      不用他说出口,李父都知道他的意四:“跟我你还不好意思,直接说吧,借什么?”
      李四叔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就借十两银子,家里之前的银子,我媳妇都置办成粮食了,现在一两都拿不出来。”
      “这是好事,不出明天,外头的粮食起码翻一倍,越往后说不定越多,什么都没有粮食要紧。
      漫娘,拿十两银子给我。”
      不出片刻,李母拿出银子,递给李父,李父也没废话,直接塞给李四叔了。
      “大哥,谢谢!等我手里有银子了,我立刻就还。”李四叔说道。
      李父则说:“不着急,等以后日子好过了再说吧。”
      其实李家几房手里都还算宽裕,比村里好些人家好多了,也不知道村里人,会不会有人上门。
      最终,村里只有两户人家,上李家借粮,都是家里困难的,借的都不多,一家二十斤,李父也都应了。
      到了官府来人的那天,村里的粮食都准备好了,装上他们带过来的马车。
      跟着去当兵的有八个,其他都是出的银子。
      这八个人,有家里困难的,有想出去闯一闯的,也有在家里不招人待见的。
      不管如何,事情到此也算暂时结束了。
      李母还是不太安心,特别是征兵的时候,李云深表示,他想上战场!不过被拒绝了。
      这要是胜利了还好,要是战败,说不得还要征兵,到时候怕是拦不住。
      李母打算着手李云深和向晚圆房的事了。
      先是借着给李云深复诊,把老张伯请过来。
      “基本好的差不多了,药都不用了,就是最近稍微注意一下,不要做太重的活就行了。”老张伯边说边收拾药箱,打算离开了。
      “张伯,给我们家里人都看看,最近事多,也不知道伤着身子没有。”李父急忙按照李母的安排说着。
      老张伯还觉得奇怪,一般农家人也没有请平安脉的,不过也没多说,一一问诊,结果都是好的。
      老张伯回家的路上,李父问道:“不知道我家老大和老大媳妇,身体怎么样?”
      “刚不是说了吗,没什么毛病。”
      许是李父说的太含蓄了,老张伯没明白他的意思。
      “是这样,我大媳妇嫁过来的时候身子不好,他们小两口一直没圆房,也这么久了,他们现在适合圆房吗?”李父解释道。
      老张伯还有些惊讶,一般人家可没这么心疼媳妇,“可以,她现在这身子可比以前好的多了!”
      对比向晚在向家和李家,那可真是天差地别,这妮子也算嫁了个好人家。
      李父回家和李母说了过后,李母就打算着手安排了。
      先是叫了小两口过来,说了下关于洞房的事。
      “洞房?”
      “洞房!”
      一个疑问,一个感叹。
      二人异口同声的说,而后对视一眼,又立即分开,都红了脸。

第124章 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