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启禀陛下!于谦求见!”
      “宣!”
      “宣于谦上朝!”
      随着太监的声音落下,一名年过半百的中年男子走进了乾清宫中。
      虽然已经头发微白,但是于谦的精气神很好,看上去像是只有四十出头的样子。
      “臣于谦,拜见陛下!”于谦跪了下来,叩头至地,行了个叩拜大礼。
      “起来吧!”朱棣笑着说道:“你我之间,不必行此大礼,传朕旨意,以后于少保见朕,可不用行跪拜礼,早朝亦是如此!”
      “谢陛下!”于谦站起身来,拱手道。
      在明朝这个对于礼仪极为看重的朝代,朱棣让于谦不必行跪拜大礼,实在是一种恩赐和信任。
      “不知陛下找臣有何事情?!”于谦问道,此时瓦剌即将来犯,他和几位大臣正一起讨论如何对战瓦剌。
      虽然因为姚凌方的演戏,使得群众参军热情高涨,但是目前来看,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京城正规军队加起来,顶多也就万人左右,其他参战的民众,就算拿着武器,战斗力也远远不能和正规军相比较。
      如果是一对一的单挑,江湖人士之中,有着不少能人异士,可以把一个普通士兵按在地上摩擦。
      但如果说是几百人之间的小规模混战,江湖人士便会被士兵们打的满地找牙。
      原因无他,士兵们经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有着相当高的默契程度,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临危不惧,不管任何时候都会听从上级官员的指挥。
      但是民众就不一样了,不能说是没有配合度,简直就是一团散沙,在训练有素的士兵面前,根本不够看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士兵们不会临阵脱逃,但是民众们会啊,这就会使得战争很难指挥。
      所以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大多数兵多的那一方,往往都是兵多但杂,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但是反观兵少的那一方,兵少但精,配合度极高。
      当然,历史上也有着以少胜多,而且自己这边士兵的训练程度和对面差不多的,甚至有的不如对面。
      而这种战役,在历史长河之中,便会被奉为经典案例了。
      所以此时的于谦,便是在担心这个问题,就算是民众抗击瓦剌热情很高,但就怕到时候起不到作用的话就算了,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朕知道于爱卿在担心什么!”朱棣笑了笑,说道:“这正是朕找于爱卿的原因。”
      “朕决定封你为兵部尚书,负责这次的京师保卫战!”
      什么?!于谦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声音颤抖的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应该的,于少保这个能力做个兵部左侍郎简直就是大材小用了嘛!当个尚书也不过分,以后就叫你于尚书了,哈哈哈!”
      于谦此时,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他于谦历经五朝皇帝,曾经被王振等人诬陷,打入监狱,差点死在里面,因为说话直白,于谦的为官生涯一直不是很顺利。
    &

第11章 于尚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