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脸不悦地低头看着自己穿着破烂,且身上散发馊味的衣服问李云道:
“娘,我们干嘛要穿成这样去见二叔?”
“你懂什么?去了就知道了。”
李云的身上和刘二郎是差不多的。
要是再拿一根棍子和破碗,直接就可以上街乞讨去了。
刘大郎之前就听李云说过,要去见见二叔一家人,看看他们对自己是什么态度。
刘大郎也觉得,他们既然是出来逃荒的,的确应该好好试探才行。
李云带着刘二郎,来到了县衙旁。
好不容易才等到一个在里面当差的,拦住问了一下刘启泰是不是在这里做事情。
那人把李云母子俩好好打量了一番道:
“你们是刘管事的什么人?”
刘二郎连忙作揖道:“这位大哥,我们是从卫城刘家屯村过来的。
那里遭了灾,没办法,我们只好来投奔我二叔。”
“这么说,刘管事是你二叔?”
李云也在一旁福身道:
“正是。”
“那你们等着,我去找刘管事来跟你们说话。”
那人折身进了县衙。
李云便和刘二郎在那儿等着。
虽然是秋天,可天气依旧燥热。
李云已经擦了好几把汗,但依旧止不住。
加上身上的气味很难闻,她自己都嫌弃自己。
再看这古代的县衙,其实还真是简陋。
就那个用来报案的大鼓放在大门前。
门是用的黑漆刷成。
也不知道这漆是用什么做成的。
太阳一晒,也还蛮难闻的。
总之李云和刘二郎在等待的过程当中,滋味不太好受。
刘二郎小声抱怨道:
“娘,这二叔是不是真的不想见我们?
他要是不收留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正说着话呢,那县衙内匆匆走出一人。
此人身上穿着长袍,还有一个小马褂,头上戴着一般的巾帽,算不得很高级。
一看就是在县衙当差的一般办事人员。
长相和刘二郎倒有几分相似,毕竟是同宗的叔侄。
下颌胡须尚浅。
按照两兄弟的年纪,这一位也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并不比李云小多少。
这刘启泰将两人打量了好半天,方才反应过来道:
“莫不真是大嫂和贤侄?”
这话说得文绉绉的,倒是古人应有的风格。
李云便也学着电视里那些古代妇女,微福了福身道:
“正是,二叔还记得咱们,真是万幸。”
别说,那刘启泰听到李云这么说话,也微微吃惊。
原身究竟是个什么性子的人,李云倒忘记了。
不过刘启泰却是继续道:
“两位这是从哪里来?”
刘二郎也不跟刘启泰拐弯抹角,哭起穷来倒是一整套。
“别提了,二叔,能见到你,我和我娘还有大哥大嫂就觉得,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我们差一点儿就都死在半路上了。”
刘二郎一边说着,一边就大哭了起来。
大概是真想到了这一路上,差点儿被人杀,被人卖,所以是真的很伤心难过。
那刘启泰一脸尴尬,连忙劝慰道:“贤侄莫哭,我这就去跟上面说一声,带你们回家。”
李云在一旁也跟着抹了把并不存在的泪水,主要就是掩着面观察刘启泰的神色
第49章 二叔哭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