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购买的之外。其他的拍摄设备和道具,以及工作人员都是上影租借来的。
      墨影制片厂90年代出品电影少了。电影市场又在不断的没落,他们也就不怎么添置更新拍摄设备了。
      为了拍好这两部电影,好些高清晰的先进拍摄器材都租借不到,曲莲就只有自己出资购买一些最先进的高清晰摄影器材回来。
      反正公司要往影视方面发展,这些设备迟早都要添置的。租借不到,就自己买吧!
      许致和墨戏的这几个没毕业的学生,大家这2个月多来,都没回去上过几节课,自然都迫不及待地要回学校去。
      严弈宽和李玲今年毕业,学校的毕业大戏演出还等着他们呢。许致江东大学和他们墨戏新校区都在一个大学城,自然方便一起走。
      几辆破面包和中巴的车队启程回去,相比来时,现在就轻松多了。
      从车墩影视城回来,随便闲聊一点娱乐圈趣事的时间,就到了墨影制片厂。
      到了墨影制片厂,剧组把设备和一箱箱胶片搬下车,然后许致和墨戏的学生一起回校。
      “那...各位师傅,我们就先走了?”
      许致笑笑;“有事打电话,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我回来剪片的时候,请你们吃饭。”
      幕后工作人员都笑道:“那我们等许导的大餐了!”
      “没问题,到时候地方随便你们挑。”
      墨影制片厂减少了电影制作,因为体制问题,缺乏商业电影市场比较有号召力的导演,
      他们这些幕后工作人员没工开了,也想找一个出路。
      现在的国营制片厂是最艰难的时期,有电影厂发不起工资,冬天没钱买煤,冻死人的。
      有想法,有门路的人都纷纷找出路。
      如果按照99年的趋势发展下去,2000年将会是国产电影的最低谷时期,1999年只有8.1亿元票房收入,其中还有接近4亿元是来自引进的好莱坞大片。
      很多人都认为内娱电影要是再不出现救世之作,内鱼电影完蛋了。
      与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据媒体统计,电影行业从业人员人数竟然达到了五十多万,如果用票房除一下,等于每人每年只有不到千元的产能。
      而且这4亿左右,还有好些是民营资本投资,挂的国营制片厂牌照制作发行。比如去年的贺岁片冠军《没完没了》,不过3千多万票房就是民营企业投资。
      无疑,国营电影制片厂的负担和消耗是巨大的,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
      “两个月拍完一部半的电影,你们效率真高,和香江速度有得一比了。可质量确是超过他们的速成电影。
      真是辛苦了,快坐。”
      见到许致过来,朱厂长显得特别高兴,让秘书倒了杯水。
      “你们的样片我也看了一部分,拍的很不错,年轻人有想法,不拘泥成规,敢于突破。现在就等剪辑后的成片了。”
      胶片时代,今天拍的戏,第二天就要送到洗印厂洗出样片,然后给摄制组确认影像没有问题。
      这年头,国营电影制片厂穷得很,朱厂长他就算看好许致他们的剧本,但许致没用名导演,没有大明星,他也不敢投资。
      但要是真交给大导演,拉大明星来做这两个片子,他更是不敢投资。
      张亦谋导演的电影都难卖到1000万,全年第一票房贺岁片也不过4000来万。
      大导演,大明星,成本最少得上1000万,全年票房上千万的电影不超过10部。
      这样的风险,他可不敢投资。而且上影要调整,他也要退了,他自然就求稳一点了。
      但挂牌制作,租赁设备,合作发行。墨影能收取相关费用,注定有收入,他肯定干。
      反正费用都是曲莲工作室来出,他们只是按照比例抽成发行费用,收取租赁费就是了。
      就算是电影票房不好,大亏,他们墨都制片厂也还有工钱酬劳拿,不是?
      剧组送样片过来,朱厂长以自己专业导演的水平来看,也是绝对挑不出什么毛病的。
      而且曲莲和许致这两个新人,成本控制得很好,拍片效率高,质量也高。
      能用比较低的成本拍出了一部半的高质量电影,确实是不简单的。
      听说《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开机了,女主演退出,临时找人救火的。导致于档期冲突,才没有完成。
      以他的眼光来看,《我的野蛮女友》估计要大爆,看到许致拿过来的胶卷,朱厂长都有点后悔没投点钱了。
      不过一想到墨都制片厂的现状,他还是忍住了自己的想法。
      而且他们自己也还在制作一部电影《生死抉择》,不敢再投资其他的影片了。

第29章 拍完回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