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在乘火车这一幕中有两个细节,成功地告诉观众7连从温暖的江南水乡来到寒冷的北方,南北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个细节是伍万里开车门想跳车,结果打开车门看到中国北方的长城,说明此时火车的位置在哪里。
长城本身的意象就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图腾符号,在电影中既起到标明空间的作用,又有艺术象征的作用。
第9兵团先从上海到山东再到天津走的是津浦铁路,从天津继续向北出山海关去东北,应该是在旧京奉铁路线上。
这条铁路也叫“关内外铁路”,基本与山海关两边的长城平行,所以能看到山海关附近的长城并不奇怪。
火车上的第二个细节,就是伍万里找雷爹要子弹头说话时出现了哈气。在前面的火车戏份中没有哈气,这个小细节也说明火车开往越来越冷的北方,给观众一种代入感。
第9兵团到达东北后,还穿着南方温带棉服,官兵也大多是南方人。但由于入朝时间极为仓促紧急,没有在沈阳等地停留进行补给,东北军区赶制的寒带冬季棉服绝大部分都没有下发到第9兵团战士手上。
只有少量东北军区的官兵看到入朝战友衣着单薄,就把自己的棉服、帽子等脱下来给了他们,电影中也出现了这一幕,但数量毕竟太少,杯水车薪。
关于冬季棉衣未能及时下发,以及第9兵团入朝后难以补给,其中原因非常复杂。
总之,虽然第9兵团士气高昂地进入朝鲜,但绝大多数战士还穿着南方的薄棉衣。他们还不知道最低40℃的极寒将成为美军之外更残酷的敌人。
1950年11月1日第9兵团第27军率先前往东北,11月26日各部进入长津湖区域指定作战位置。
第9兵团基本都是从辑安口岸入朝前往长津湖。志愿军从辑安进入朝鲜前,要先把全部带有解放军的标识拿掉上交。从中朝边界到朝鲜临时首都江界还有火车,再往南就完全要靠野外行军。
全军既无运兵车辆,也没有空军支援,15万大军在平均20℃的气温下,行进于平均海拔10002000米的朝鲜北部高山密林,那年又遇到朝鲜5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入朝第一天就有近800人冻伤。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隐蔽性和突然性,第9兵团还要时刻注意美军飞机的侦察和轰炸,不敢生火做饭,只能吃冰冻土豆。
另外,电影中志愿军入朝后火车遇到美军飞机轰炸,也是20军59师遇到的真实情况。
在天气、地形、装备极端困难,几乎没有任何补给的条件下,第9兵团20军4个师,27军3个师近10万人隐蔽行军,悄然进入长津湖区域指定位置集结,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根据第9兵团宋司令部署,长津湖作战由20军负责穿插包围,27军负责攻坚,26军为总预备队。
原定于11月25日展开进攻,但由于个别部队确实行军困难,未进入指定位置,最后改到11月27日发起攻击。
第68章 第九兵团北上入朝作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