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天色也不早了,陈逸明去地里转了一圈,天气转凉,地里也没什么蔬菜了,要重新种冬季的蔬菜了。
冬天有青菜苔红菜苔,莴苣,白菜萝卜,飘儿白菠菜,还有蒜苗包菜等。
倒是菜园子周围的南瓜冬瓜结了不少,都彻底成熟了,保存好的话,可以放到明年去。
冬瓜都已经挂上了白霜,一个就是好几十斤,不管是炖汤还是素炒,都可以。
不过有点太大了,入目可见的,几乎都是水桶粗的冬瓜。
转了一会儿,在心里规划了要种什么,然后就回家煮饭了。
陈永丰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吃饭。
“小逸,这是油菜种和麦种,我估摸着你还没准备,就顺道给你买回来了,还有这些,都是冬天可以种的菜,这几天就可以种上了。”
最好是接上地里那一茬。
陈永丰直接提了一个大袋子过来:“这几天你就别管我那些了,红薯晚点挖也不碍事,你先把这些种下,马上要种油菜小麦了。”
他们这边种油菜和小麦,都是阴历十月中旬左右,还有半个来月。
“行,多少钱,我转给你。”
陈永丰直接摇头:“要啥钱,以后要是买什么你再给钱,这次就算大伯的。”
“那哪行啊,一码归一码,哪有买东西不给钱的。”
“我说不用就不用,你给了我也不收,咱们干脆点,免得推来推去的也不好看。”
大伯都这样说了,陈逸明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接下来几天,又是好一阵忙碌。
有些菜是先育苗,然后移栽,比如莴笋包菜白菜等,但是也有的菜,直接撒下去就行,比如菠菜菜薹等。
陈逸明还特意买了几十斤大蒜,种了半亩多地。
就在王言拉了红薯和玉米的第二天,陈逸明半亩地一半的粮食,就卖了一万多块钱的事,就被陈永丰‘宣扬出去了。
陈逸明瞬间就成了村里的风云人物,甭管是老头还是老太太,张口就是夸奖陈逸明的话。
半亩地就能赚一万多块钱的事儿,在村里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呢!
忙这些之余,陈逸明也没忘了把玉米粒晾晒,还特意买了一个粉碎机回来。
在询问过大伯的意见后,留下五十斤做种,然后把玉米全部洗了一遍,在簸箕里重新晒干,再分成两半。
粉碎机有不同的档位,可以把玉米打成碎粒,或者是打成粉末状。
一半的玉米打成碎粒,可以掺米饭里;另一半全部打成粉末状,可以用来煮玉米糊糊。
为了保证干净,陈逸明还特意买了的框子装这些东西。
处理好的玉米粉和玉米碎粒,称重后再次分成两半,自己留一半,剩下的给大伯。
随后陈逸明去镇上找了物流公司,把大部分的红薯和玉米,直接给爸妈那边寄过去了,只留了一小半在家里。
大伯惦记在外面的儿子儿媳们,还有女儿那边,也多都寄了一些过去,剩下三分之一左右,留在了家里——主要是给几个孙孙吃。
忙完这些,就又要开始冬耕了。
第51章 好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