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虽然有现成的菜,不过刘秀华还是专门炒了两个青菜。
      每周星期天走的时候,她都会从家里带很多蔬菜,一般周三的时候,陈永丰再给她送一次,就不用在镇上买了。
      可最近几天,陈永丰一直在帮人收谷子,没时间给她送菜,这吃惯了家里的,就总觉得外面的差了点味道。
      “明明以前吃镇上买的菜,好像跟自家地里的也没啥区别啊,怎么今年就觉得不好吃了?”
      陈跃成刚才累瘫了,但是这会儿也一点不耽误他吃,直接略过烤鸭,夹了一大筷子炒茄子。
      “奶奶,我觉得咱们家的菜,还是没有小叔家的好吃,我们刚才吃了黄瓜,可好吃了。”
      就连的四岁的艺芯都跟着点头,表示大哥哥说的没错,小叔叔家的黄瓜,就是好吃。
      黄瓜是陈逸明给他们摘的,就是吃完冰棍之后,看他们还馋,就随手摘了两根嫩黄瓜,因为快要吃饭了,就只给他们一人吃了半根。
      刘秀华瞪了陈跃成一眼:“你还好意思说,你小叔叔家的黄瓜那是要卖钱的,你知道多贵不,一斤黄瓜,你那什么卡片,就可以买五包了。”
      陈跃成顿时眼睛都直了:“小叔叔,真的假的?那么贵啊?”
      一包卡片两块钱呢,他一个月才能买一包,小叔叔一斤黄瓜就能买五包?
      好有钱!
      小叔叔好厉害!
      陈逸明简直哭笑不得,这到底崇拜的是什么啊。
      “再贵那也是自己地里的菜,该吃就吃想吃就吃,听说多吃蔬菜还会变得更漂亮更帅气呢,你以后想吃就自己摘。”
      他还不至于抠门到,连侄儿侄女的吃点菜,都要斤斤计较的地步。
      “太好了,谢谢小叔叔!”陈跃成欢呼一声,又吃了大口凉拌豇豆,这夏天嘛,凉菜很受欢迎。
      陈永丰又给陈逸明开了一瓶啤酒,这大夏天的,喝点冰冻啤酒,别提多舒服了。
      只有旁边婴儿床上的笙笙,太小了,什么都不能吃,只能在旁边闻着味儿,时不时伸手做出抓的动作,惹得刘秀华惊讶不已。
      这孩子都是四五个月了,才闻着味儿开始抓碗呢,笙笙这才三个月,就知道什么是好吃的了。
      吃了饭,休息一晚,就要继续忙碌了。
      好在是国庆节,镇上照顾孩子们的婶子都回来了,之前一起干活的几人,也不用多操心家里的谷子。
      刘秀华一早就给几个孩子一人给了两块钱,让大的看着小的,她好收拾做饭。
      陈永丰家没种多少粮食,现在不用交税了,粮食只要够吃就行,也不指望这点粮食能卖多少钱。
      不过,两亩田还是有的,能收两三千斤谷子。
      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庄稼人就是这样,够吃是一回事,但是仓库里有没有粮,又是另一回事。
      倒是这几年,好像突然流行起吃土鸡蛋,吃新米。
      尤其是镇上的,城里的一些人,但凡认识有种庄稼的,每年十月,都会托关系,买上一些。
      他们一般都没有打米机,买的也少,就是二三十斤就够了,但是价格却不低,三块钱一斤。
      收谷子的商贩,一般都是一块五一块八一斤。
      这么一算的话,要是自己买点新鲜大米,价格高点,还能留下米糠喂猪,何乐不为呢?
      所以每年谷子收回来了,就会买上一波,不过也并不多,听大家聊天讨论,其实卖出去最多的,也就几百斤大米而已。
      即便是这样,也能赚上一点了,就好比这会儿,大家又说起了这个话题,陈逸明听了一会儿,到现在为止,新鲜大米,都被预定两三百斤了。
      陈逸明捻了两粒谷子,颗粒饱满。
      便在心里琢磨着,据说这新米熬粥很香,等到笙笙六个月了,跟大伯买点这米,熬粥给笙笙添加辅食也好。
      忙碌了一整天,炙热的太阳,一点都不客气,晒得人大汗淋漓,背上都在发烫。
      陈逸明也算是有经验了,为了早点收工,那叫一个埋头苦干,使得路过的叔伯婶子们,没一个不是夸赞连连。
      用他们的话说,这年头,能有年轻人这么踏踏实实的干农活,已经是十分少见的了。
      两亩地稻谷,一上午就割了一亩半,以至于吃了午饭,陈逸明只来得及跟笙笙说了几句话,就倒头大睡,连笙笙午睡,都是大伯母帮忙照顾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这几天连续劳作,积累了太多的疲惫,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了。
      好在累归累,睡一觉之后,就重新恢复精力,成功在一天之内,把两亩水稻收获回来了。
      不只是陈永丰家的,整个亭阳村的水稻,也在短短几天之内,全部收回了家。
      原本金灿灿的水田,现在只留下了一捆捆稻草,等稻草晒干了,就会被背回家,可以用来引火,冬天给猪铺猪圈,还能喂牛。
      而稻谷只是收回家还不算完,只有晒干了收起来,才是真正的完成了大丰收。
      因为在这之前,十分有可能会出现下雨降温,让稻谷晒不干,从而发芽坏掉的情况,并且这其实是很常见的。
      好在今年真的是风调雨顺,连续半个月都是大晴天,让大家兴高采烈的将稻谷收进了粮仓。
      这稻谷一收,按理说应该没多少事情了,可别这么想,这地里的活儿,才刚开始呢。
      而陈逸明,也开始真正的忙活起来了。
      他几个月前买了一把大大的遮阳伞,还特意用水泥做了个墩子,专门用来插遮阳伞的。
      不过这东西买回来这么久,还没用上过呢,毕竟暑假一直有弟弟妹妹和大伯母帮忙看着。
      九月的时候地里没啥事儿,他也犯不着特意搬到地里去。
      不过现在嘛,倒是派上用场了。
      “哟,小逸,你这安逸啊,瞧这小家伙舒服的,一点太阳都晒不着,还能出来玩。”
      一个大伯背了一背篓红薯藤,累了,就在旁边放下歇一会儿,顺便逗逗小笙笙。
      “是呢,笙笙到外面就特别喜欢,比在家可听话多了。”
      陈逸明把手里的红薯藤,捆成一捆扔到旁边,然后伸了个懒腰。
    

第44章 秋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