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章 明晃晃的利诱[2/2页]

夏王朝 十分之一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宫中的热闹暂且不提,今夜的京城中一处也是灯火通明。
      今日的弘文馆格外的热闹,镇东旭王爷以皇帝旨意和东境官员缺失为由头前来招贤。
      原本院正与祭酒并不想答应,这弘文馆的数百士子已经是夏朝除了世家之外全部的后备,但是旭王提出自愿的原则又让他们并不好拒绝,此事也事关前途。
      本应在前年举行的科举因为国丧与叛乱并未举办,而补办科举又被吏部一直拖着,至于原因则很简单‘利益,。无论是世家还是寒门出身的官员都发现了一条无比舒适的路子,那就是推荐制。
      这是由一世祖时留下的规矩,延续了前朝制度,高官者可推荐品行方正的平民或是有政绩的小官来填补官员的空缺。
      在夏朝成立之时,此项制度的确为朝廷获得了不少的人才,但也埋下了祸根。一直到二世宗时期,党争之祸便露出了一些苗头,但又被迅速掐灭。上至左丞,下至县官贪赃枉法,聚党营私者皆斩,随后更立下科举制,三年一轮回,稳固官员替换。
      但因为推荐制是祖皇帝留下的,所以并未废除,正因如此,才有了今日之事。在一年的国丧期内,无论是世家还是寒门出身的官员都伸手瓜分了本应该由此次科举选士来填补的官位。
      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知道他们的行为后果吗?他们当然知道!他们甚至比那帮世家出身的官员更加清楚,但是他们在乎吗?吏部尚书郑旋大人正是耕读出身,他能不懂吗?但是这位大人连年节之后用来忽悠皇帝的折子都准备好了。他的侄子今年刚补了吏部监察司的缺,这是家族里最优秀的孩子,虽然与弘文馆中士子们相比还是要差一些,但是没关系,在官场打磨了数十年的郑大人手把手的教,难道做不好一个六品官吗?在家族的延续与心中的正义相互碰撞的时候,总有一方会获得胜利,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而这种情况也正是赵统最头疼的,这推荐上来的官员身后多多少少都站着一位久经官场的长辈。从制度上并无违规,从能力上又无可挑剔,加之此关联者太多几乎牵扯了整个朝堂,若是要推翻重来,那便是与整个朝堂作对。这种举措就算是先帝鼎盛时期都要思虑再三才能行动,更何况如今新上位的赵统。
      整个京城的官员多多少少都知道些,弘文馆的院正与祭酒也知道,可是没有人与这帮寒门出身的士子去说,或者说这些士子并不相信。这也正是那个古板的祭酒犹犹豫豫的原因。
      且说回如今,在那弘文馆的广场上,支起了一个的台子,依着台子的四周摆放着案桌与席位。
      台上的乐师奏着雅乐,美妙的舞姬们挥动广袖玩着轻云蔽月,流风回雪,这是京中最贵的舞乐团。台下百位侍女在席间游走,红袖添酒,惹得一些纯情的士子脸红了一片,就算是酒菜都是最高的一档。
      这样的待遇,无不透露着这个王爷的招揽之心。
      似骆文,张士文这样有心投靠之人自然心生欢喜。这么大的排场,搞不好明天整个京城都会知道,定然是有大动作的。纵然是美酒佳人当前,这些人也不为所动,只浅尝即止,静坐在席位上思考着。
      有人高兴,自然也有人不悦。
      像齐宣这样心思的人也不在少数,从有四座镇边王府开始,四境中就没有寒门弟子的立足之地,俱是由世家掌握。如今缺人了,倒想起我等了,哪知是不是只利用,一旦无事,再一脚踹开?尤其是看到有侍女被席间士子轻薄却不大声声张之后,更加确定了这一点。以美色与口欲相诱,必心怀不轨。
      时间过得很快,尤其是在这种华丽的宴会上,一道道美酒佳肴,一场场轻歌漫舞,不知不觉已经月上中天。可是此宴会正主却还未出现。
      拖到此时,宴会的场面光靠一些管事已是控制不住,再美妙的食物吃多了总会腻,歌舞也是一样。
      终归有人耐不住了,拍案而起,大声呵斥:“我等受旭王爷邀请,参加此宴会不是为了饮酒赏舞的。旭王将我等晾在此处两个时辰,难道王爷就是这么招贤的吗?”
      此言一出,应和之声四起,无论抱着什么样的心思,被挂在此处两个时辰,心中终究是不舒服的。就连骆文这些原本有心投靠之人,都有了一些不快。
      就在场面即将控制不住之时,正南面的席间站起一人。

第35章 明晃晃的利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