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消失一两个侍女,并不会引起多大的注目,对于幕后的王道嵩来说,一个探子死便死了,套在狼身上的缰绳不能太紧,有时也需要松一松,再让狼杀一两只鸡泄愤也未尝不可。
今日刚塞进去的探子,转眼就消失了,赵旭手中还是有些爪牙的,也有些秘密不想让人知道。但是王道嵩并不在乎,一则自己并没有在害他,反而在尽心竭力的帮助他;二是对于这个王爷的了解,除了王府的王卫赵旭并没有多少人可以调用。
十三岁就生活在王氏,其余两年都在弘文馆的赵旭并没有和其他皇子一样在先帝的安排下拥有一定的势力。
“我们这个王爷好像还是有些不高兴的呀。”王道松像是有些好笑似说道。
下首的一位王氏官员有些不喜:“那还要我等怎样?跪下来哀求他坐上那个位置吗?”
“诶,毕竟他还姓赵,也不能把他逼得太紧,待年节过后,他坐上了王位,自然会感谢我王氏的。”王道嵩也在安抚着下面的官员,他并不会让王氏的官员过多的接触赵旭。
自从赵旭来到王氏原本是由他亲舅舅那一支教导,身为族长的王道嵩原本没有什么其他的心思,可是眼见其他几位皇子的亲族朝中越做越大,其盛者更是威逼到了太子,这一份轰烈的富贵不断的撩波他的心弦。
看着只知道教授赵旭诗经雅意的王道行,心中越发的愤怒。
读书!读书!读书!
又有什么用?没有权势,没有富贵,看着那些族老摇头晃脑的教着书,心中无比的愤怒。
族变
一场精心策划的族变,把那些阻拦他的族老全都送到了乡下,幽静王道行,胁迫着年幼的赵旭开始学习王道军政,以赵旭的名义发布了一篇一篇有关国政的文章。
又过了几年,皇帝病重,王道嵩带着赵旭返回京城,哄骗华妃使赵旭没有进宫反而住到了弘文馆,自己则以南阳牧的身份请入京为官,并推荐了赵旭的舅舅王道行为继任南阳牧但暗里却依旧禁锢着王道行。
病重的成化帝只以为这是小儿子的势力,也并未检索便同意了。
王道嵩从正四品的城牧转入三品的工部侍郎,不到一年挤走了顶头上司上为二品的工部尚书。
而后借着成化帝病危,几位皇子争权夺利之际,肆无忌惮的安插人手,整个工部几乎成了王道嵩的一言堂。
在宫乱之时,若不是赵旭当众表示守陵,王道嵩估计会和那几家一起叛乱。
在帝陵前王氏的大批私兵与王卫对峙,王道嵩抓着赵旭的衣领狠狠的低声说着,要是再不配合,就杀了他的舅舅外公甚至是母妃。若不是城中传来消息,皇室平乱的速度太快,赵旭几乎都要低头了。
见事不可为,王道嵩一把丢下了赵旭,以守卫帝陵与皇子的名义应付前来盘问的赵氏将领。眼见众多的私兵,赵氏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情况下,也不想多生事端,只纵容着新崛起的萧氏打压王氏。
原本王道嵩只觉得大局已定,已无可期。没成想赵氏还有了让赵旭去做镇边王的想法,没有第一时间封番,一张弃牌瞬间又大了起来。
赵氏需要王氏的人力,财力;王氏窥视赵手中的权力一拍即合,没有人问过赵旭的想法,毕竟死了父亲的孩子谁会在乎呢?
成化帝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幻想着他的大儿子坐江山,其余几个儿子镇守边疆,很巧的是,他刚好生了五个儿子,于是乎开启了他认为精妙的安排,巧妙的为几个孩子各自找上了一个世家,同时在手中削弱着镇边王的权利。
一切都安排妥当,唯一没有算好的可能就是寿命。由于皇帝的纵容和世家的离间,兄弟之间产生了裂缝。又因为皇帝的病重,位高权重者皆生出了不一样的心思,谁不想坐上那个宫殿中的皇位。
皇子们也想,就连被打压的镇边王也想。或是身后世家的推波助澜亦或是自身的贪念作祟,他们叛乱了,
第11章 宫殿里的皇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