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连月:“你这日子过的,真叫人羡慕。婆婆还是个疼人的!帮你领孩子不说,连做饭都帮呢?”
苏荷说着就往外走:“那可不,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的就是我家!回去吧!别出来送了!天也冷了!这风吹的,都有点割头割脸了!”
苏荷回到家,一边和婆婆说着听来的这些闲话,一边拆包裹。
打开来,里面都是晒干的海鲜干货,有好几个大乌干,还有小乌贼干,鳗鱼干看样子是给跺开了,一条得有两尺长的大鱼,还有晒干的小黄鱼干,一条两三寸的长度,另外分开放着一包黄鲫鱼干,一包晒干的花蛤肉。
这么一包东西,没有十斤也差不多了,博士不在家,他的特供家里吃不到了,三个孩子两个大人,每个月肉票一人就六两,一家人一个月也就三斤多的肉票,只能买这么些肉,孩子早就馋了,有了这些海鲜干货,那也是实打实的肉菜啊!
一家人都挺高兴!
吴老师连连夸着:“这黄鲫鱼煎一下,能闻几里路呢!这个鱼油厚,刺多,煎着吃最好了!”
苏荷点头:“小黄鱼烤着吃也好吃,其他的就做菜吃。”
二毛:“妈妈,那晚上给我们吃鱼吗?”
苏荷:“晚上咱们用炉子烤几个小黄鱼给你们吃,等晚上妈妈发了面,明天做馒头,到时候再煎鱼,用馒头夹着鱼吃,那才香呢!”
大毛高兴,故意打趣弟弟:“能香掉二毛的舌头!”
二毛:“香掉哥哥的舌头!”
小宝也在旁边凑热闹:“香掉两个哥哥的舌头!”还伸出一根手指!
二毛:“两个哥哥,是两根手指!笨死了!”
……
苏荷最后在包裹的夹层里,捏了捏,知道是一封信,便拿了出来。
信是苏红写的。
信里面,苏红说了苏家的一些变化,苏义在公社里得了一个铁饭碗的工作,苏家父母都高兴的不得了。不光是这些,苏家爷爷现在听说了这话,又决定要来他们家住了,以前是跟着五叔家里养老的。
苏爷爷抗战时期,给地下党送过信,解放以后他年纪也都大了,也不能安排什么工作了,后来就给一个月十六块钱的特殊补贴,算是一种特殊的退休金吧。
所以苏爷爷现在快八十了,五个儿子抢着养,他自己偏疼小儿子,愿意跟着小儿子住。
现在听说老大家的苏义有了出席,改了主义,非要搬来大儿子家住,也就是苏荷娘家。
后来家里也都知道苏义这个工作,是苏荷女婿给安排的,苏爷爷做主,把几个儿子家里的一点干货存货,每家都拿了一点出来,寄了这个包裹。
海边渔村农家,其实手里不缺这些东西,可这些东西,就跟那粮食一样,是实打实能换钱的,再说都是盐腌过晒干的,白送也不是那么舍得的。
苏红在信里说,要是以后几个叔叔写信过来,让苏荷别搭理他们,最便宜的花蛤肉和小黄鱼就是他们四家凑的,不言而喻,剩下的那些贵价东西,都是娘家给的。
(作者有话说:欢迎宝宝们留言评论,告诉我写的怎么样,不然作者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啦~)
第76章 寄来的包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