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听了婆婆说的话,苏荷又去隔壁问了一下袁师母,情势紧张,还真跟金卫国的上报有关系。
      不过袁师母也说了,过日子平时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只是不要太频繁出去跑了。
      苏荷回到家开始考虑囤货过冬。
      很多东西在星际商城里都有,可是她需要趁着去镇上,给婆婆拿裤子的时候,提前备好。
      所以这天晚上,她写了一个购物清单,要把购煤凭证上的煤尽量全部都买完,镇上有些人家是吃商品粮的,家里也有购煤资格,可是挨着大山住,树木资源丰富,除了买点煤球,很多人家会把多余的购煤资格给转手卖掉。
      木柴烧火做饭合适,可是冬天取暖还是煤炭好,这里的窗户没有那么密封,也不担心一氧化碳中毒。
      所以她计划买两百斤煤回来,这样怎么造,一个冬天也该够用了。
      烧火做饭用的木柴,跟后勤处买就行,他们也是跟外面镇上的人家收回来的,不用特意去外面买。
      对了她得给自己和婆婆再搞一双劳保的大头鞋,应该有女式的,里面是羊毛的,既防水又保暖,听说在大东北零下30度的天气都够用。
      她先在星际商城里搜了一下“大头鞋”,还真的有,短靴的造型,除了靴帮的上面是绿色的布,其他都是翻毛皮的,她先给自己下单了一双36码。
      出去看了看婆婆晒在院子里的鞋码,她回来果断又给婆婆买了一双35码的。
      又买到一块带毛的羊皮,到时候给三个孩子做棉鞋的时候,把这个剪了悄悄绗在布里面,外面也看不出什么,孩子这样就不冷。
      还有能做鞋做衣服的条绒布,她也买了不少。
      除了穿用的,就是食品类了,食品家里还有几罐罐头,她到时候可以说自己藏起来的,先买几罐回来,收起来几罐放着。
      木耳干菇笋干这些也可以买一些,家里院子里的小暖棚也搭好了,只是面积只有两畦菜,一畦菠菜,一畦香菜和香葱,平时当配菜还行,要想靠这些天天吃,还真的是不够,她还得去备过冬的菜。
      想了这么多,衣食住,除了出门需要借自行车,其他的倒是都考虑到了。
      做好计划,苏荷第二天一早就说再去一趟镇上,吴老师说要陪着一起,三个孩子交给袁师母看半天,苏荷想到自己要用系统作弊,便不肯让婆婆一起跟着过去,她说了理由:“今天跟着食堂的拖拉机一起去,地方就那么点大,人去多了,占地方的。”
      吴老师听说她是跟着食堂拉粮食的拖拉机一起去,那确实不好一家子去好几个人,便也放心让她去了。
      苏荷也确实是跟着拖拉机一起的,她准备了不少的蛇皮口袋,这些装粮食来的口袋特别好用,本来今天也到了买粮食的日子,她把钱票和粮本都带上了。
      这小刘,就是之前帮着她,拆穿了李大姐的那个刘爱华。
      这个年代家家户户凭粮本定量供应,粮票是单位发的,他们家原本有一个月135斤的粮食,吴老师过来了,粮油关系也调过来了,现在这个家里就有一个月165斤的定额。
      他们家仍然是全部换成了细粮。换完细粮一共是132斤。这个时候的大米和白面是一毛五一斤,如果是精白米和精白面要一毛八分钱一斤,苏荷干脆全部买成了一毛八的米面,这次没买挂面,冬天在家里窝着,擀面条更劲道好吃。
      米面一共花了23.76元,还出了二十四市斤的粮票。她跟粮管所的人要了没拆包的米面,一包是50斤的,剩下的16斤大米装了一个袋,16斤面粉也装了一个袋子。
      买好米面,她就让小刘帮她把东西都给搬到拖拉机上,先帮她拉回去,她还要去供销社看看买些别的。当然了,主要是买煤炭。
      她去了煤站的地方,在旁边的巷子口,有人东张西望的,一看就是想要转卖煤炭的。
      苏荷目不斜视,故意从这人身边路过,手上还捏着个煤炭证,嘴里嘀咕着:“这点煤不够啊,真愁人!”
      果然那人悄悄跟上来,小声问:“有煤要不要?”
   &nb

第72章 囤物资过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