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看人家的火墙样式,回来就跟婆婆吴老师说了,就找人照着林家的火墙做。
      两家人说干就干,袁师母去找人帮着买材料,再联系干活的工人。苏荷把家里的地方腾出来,总之两天以后,家里就开工了。
      来了四个人干活,袁师母让先干金家的活,他们家孩子多,人多,早点干完,家里早点收拾清楚,袁家就她自己在家,影响不大。
      按照苏荷的要求,西厢房靠南面三分之一的地方加了一堵墙,这墙还是火墙。原来挨着厨房的那面墙,拆的只剩下一个框架,正好当餐厅吃饭用。
      剩下的西厢房,苏荷让人在里面铺上了木地板,做成了榻榻米,变成了三个孩子玩的地方。
      堂屋四间,正好两间中间的那堵墙改造成了火墙。
      这样弄完以后,就剩下金卫国的书房没有采暖了,不过苏荷想的是,等男人回来,她想让男人在东厢房前面自己砌一个烧烤炉,到时候烧烤炉后面的烟囱做到书房的墙里面,这样书房也就有了火墙。
      她相信凭男人的能力,盖个简单的烧烤炉,还是能做出来的,只是这个活让外面的工人干,不太好,她怕人多嘴杂,说她生活太小资,就算博士罩得住,可没必要给自己惹麻烦。
      四个工人干完金家的活,又去隔壁袁家盖洗澡间了。
      苏荷便想着给孩子们做一套积木出来玩,这个年代的孩子们,玩具太少了,倒是积木,请镇上的木匠刻出来,应该没什么难度,餐厅里再去添置两间收纳的架子,这样家里也利索。
      等到家里全部收拾的差不多了,林工的媳妇杨絮还过来金家看了看,看着苏荷把家里家外收拾的这么清爽,满眼羡慕:“小苏老师,你真是会收拾,这么一弄,真是羡慕死个人了!”
      苏荷:“我这还不是跟大姐你学的吗?不然我去哪里见过这火墙啊?”
      其实她是在后世从视频上看来的,在东北那些高寒地区,并不是家家都烧炕的,毕竟炕的散热面只有一面,太热了,人睡在上面还不舒服。
      可是火墙立在两间房间的中间,却有两个散热面,效果更好,房间里温度上来了,人们睡在床上,反而更舒服。
      连城老家那里是没有炕,也没有火墙这些的,冬天就靠炉子,湿冷地带,冻得人手都伸不出来,长冻疮的更是大有人在。
      原本苏荷想到这种取暖的方法,又怕自己太招人眼,幸好家属院里有了林家的先例,这正是“打瞌睡有人送枕头”,所以她挺愿意跟林家人接触。
      杨絮在金家聊天说着话呢,她的两个孩子就找来金家了,一脸严肃的喊她回家:“妈,快点回家,爸爸回家了!快点!”
      苏荷笑着说两个孩子:“你们的爸爸有这么急吗?你们俩见到老师都不打招呼啊!”
      林家的两个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原先读学前班的时候,苏荷还都带过他们两兄妹,所以苏荷打趣两个孩子也很正常。
      杨絮面露愁容,跟苏荷抱歉的笑笑,转身跟着两个孩子回家了。
      吴老师看着两个孩子还有杨絮的表现,便跟儿媳妇说:“估计家里有什么事情,来,你看看缝的这些蛇皮口袋行不行?”
      家里攒了不少装大米的蛇皮口袋,这些口袋原来的作用是寄包裹回娘家。
      这会苏荷全部找出来拆开,跟吴老师一起配合,粗针大线的缝到一起,准备等天冷的时候,给院子里的菜地弄个简易的暖棚。
      苏荷都不用看,知道婆婆做的活没差,可是这婆婆也太有分寸了,就算自己做完了,每次还要让她看一眼:“妈,您做的还能差了?”
      不过她还是跟婆婆一起看了看尺寸,再添上两个袋子,做大一点。
      婆媳俩把蛇皮口袋弄好没多久,袁师母过来正好看到了。
      她问了这蛇皮口袋是干嘛用的,也准备回家去弄一个,不过她过来的原意却是说八卦的:“刚才杨絮是从你们家回去的吧?”
      苏荷点头。
      袁师母:“那建华,爱华多好的两个孩子啊,老林真不是个东西,吵着要跟杨絮离婚,刚才老林来我家了,说杨絮不着家,怀疑她在外面有人!这不开玩笑嘛?这家属区里,多少娘子军?她杨絮再能耐去哪里给自己变个男人出来?”
      这还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62章 要升级改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