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的科研人员,如果在履历上有这么一条,那么他们将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无往不利。
涨工资、评职称、还是晋升都会优先考虑,如果他不想另谋高就了,其他的所有单位会因为履历上的这一条绿灯全开。
如果是能够在名单上成为主创人员,那么不仅仅是晋升职称和涨工资的问题,这是一项特殊的荣誉,还有可能会申请到国家津贴。
要知道全国能够享受国家津贴的少之又少。
而名单的前几名更是具有特殊的含义,如果能成为第1名的主创人员,就意味着他是整个项目的主导者。
不仅会获得全国人民的鲜花和掌声还会受到华夏国高层的接见,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之光。
而这次光刻胶的研制成功,在大家心里,第1名肯定是闫院士,第2名会是李雨晴,前两名他们没有人有争议,也没有人敢有争议。
大家都对第3名以后的主创人员排名非常紧张、都暗自较劲。希望自己的名字会往前一点。
当拿到名单的时候,所有人都傻了。
排名第一的居然是顾岑!
立马就有人跳出来表示反对:“顾岑一个外人凭什么排第一?”
闫院士都没正眼看,他哼了一句:“你不服气吗?”
跳出来的人,名叫李文红,是华科院最早的一批高级工程师。
他的父母都是青华大学的教授,非常重视教育。
但是李文红却资质平平,并没有考上青华大学,于是80年代他的父母就把他送出国留学。
留学过后,他回国参加工作。那个年代的“海归”非常受重视,于是他搭上了顺风车,参与了一个及其重要的项目。
也凭借这个项目,他成为华科院最早一批的高级工程师。
可是这么多年他一直躺在功劳簿上,并没有什么建树。
眼看自己要退休了,李文红就拼命的想在光刻胶这个项目上再捞一点名声,最好能评个教授级的工程师,退休的奖金可比现在高不少呢。
在项目开始立项的时候,他就三番五次的去找闫院士,想要一个重要的岗位,这样排名也不会太靠后。
闫院士也考虑到他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员工,尽管这么多年对华科院并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但是至少他还是把自己的一生也奉献给了科研事业,而且李文红自己也再三保证,这次项目自己一定竭尽全力。
于是,闫院士他安排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岗位,是一个检验室的负责人跟孙工职位差不太多。
可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光刻胶的研制几次出现重大的波折。李文红就觉得光刻胶在他退休之前已经研制不出来了,就开始耍滑头,想尽早脱离这个项目组参与到别的项目当中。
于是李文宏再次纠缠闫院士,以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为由,想退出光刻胶的项目组。
这给闫院士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整个项目运行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尤其是这种比较重要的岗位,在项目开始之后很难再进行人事调动。
第64章 顾岑一个外人凭什么排第一?”闫院士:“你不服气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