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在安陆接连挫败孙坚的进攻,一时间认为自己又行了。
认为之前只是轻敌,被孙坚老儿打个措手不及而已。
现在自己的本事已经完全发挥,足以打败孙坚老儿了。
守城,岂能发挥出一个名将的本事,岂能威名远扬?
唯有野战!
于是,黄祖又点起兵马,要跟孙坚野战。
“哈哈,真是打瞌睡遇到送枕头的,黄祖找死,就别怪老子手黑了!”
正拿安陆没办法的孙坚,见黄祖居然要打野,不由得大喜过望。
于是,一场野战爆发。
毫无疑问。
黄祖又一次被孙坚击败。
“直娘贼的,老子不服!”
即使黄祖再不服,也只能败走。
趁你病,要你命!
孙坚一路追杀。
“黄祖匹夫,乖乖授首!”
“孙坚老儿,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欺人太甚!”
这一追一逃,黄祖就率部逃进岘山之中,
孙坚急于攻克江夏,急于拿黄祖的人头当做封王祭品。
在这种急迫的心理下。
孙坚不顾黄盖的劝阻,执意进岘山追杀。
黄祖见孙坚又追来了,气急败坏之下,只能断臂求生。
“二蛋,姐夫待你如何?”
小舅子二蛋知道姐夫的意思,泣道:“姐夫,对我姐好点。”
于是,二蛋就留下断后。
能不死,二蛋也是不想死的,反正是为姐夫拖延逃跑的时间。
于是就埋伏起来。
好死不死,黄祖不知道岘山的地形,跑了一条死路。
无奈,只能原路返回。
刚退回到二蛋的伏击地点,孙坚杀来。
一场混战展开。
就在黄祖被堵住暗自叫苦的时候,二蛋杀出。
好死不死。
孙坚被一支不知道从哪来的箭,给射死了。
“哈哈,孙坚老儿,这回就看你凉不凉!”
黄祖见孙坚居然死了,居然被自己给弄死了,高兴地蹦跳起来,指挥全军攻上去。
被孙坚打成落水狗的江夏军,变得士气如虹。
此消彼长,主公阵亡,给予了吴军灭顶之灾。
吴军被江夏军打得落花流水,致使孙坚的尸体都落入了黄祖的手里。
“主公……”
黄盖、程普和韩赶到,任凭他们如何奋战,都已经改变不了战局,也抢不回孙坚的尸体。
因为,黄祖的部将苏飞正好率领援军赶到。
在士气如虹的江夏军的两头攻击下,吴军再不突围,就有全军覆灭的下场。
无奈,黄盖三人只能率领残部突围而走。
此战,江夏军固然损兵折将。
可吴军,阵亡了主帅孙坚,所部只逃回三成,可谓是凄惨无比。
孙策赶到赤壁,黄盖三人已经率领残部来到赤壁。
“少主!”
黄盖等人跪在孙策的面前,泣不成声。
“父亲!”
孙策仰天长啸,悲伤不已。
在麾下的力劝下,孙策只能咽下心头这股杀父之仇所引发的汹涌怒火,向刘表派出使者,双方言和。
目的是让刘表送回孙坚的尸体。
孙坚战死,阵亡精锐吴军,这对东吴势力而言,打击是极其巨大的。
周瑜在合肥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消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当机立断地下令劫掠庐江郡的钱财,驱赶百姓渡过长江回到江东。
孙坚之死给东吴带来的影响,足以让孙策周瑜要消化很久。
在这个时间内,已经无暇,也没有余力去进攻任何人了。
……
寿春!
“哈哈,孙坚的死,绝对是上天护佑朕,朕之天命所归,谁敢反朕,谁就得死!”
袁老二得知孙坚死了,周瑜退出了庐江郡,不由得哈哈大笑。
刘表攻占了南阳郡,就不再向袁老二发起攻击。
孙坚死了,袁老二又去了一路强敌。
“报,陛下,大喜!”
大内总管叶凡欢喜地奔了进来,向袁老二禀报了天大喜讯。
纪灵伏击关羽得手,杀敌万余,更是一路追杀,要不是张飞救援,足以让关羽全军覆灭。
“朕就是天命所归,谁不服?”
袁老二顿时变得非常猖狂。
纪灵原本是要去攻打文聘救援宛城,结果迟了一步,宛城已经被文聘攻占得手。
文聘是宛城人,有群众基础,纪灵思虑再三,认为南阳距离寿春有距离,即使打回来,也必将损兵折将,不划算。
纪灵决定去干刘备。
纪灵知道,袁老二的身边,多的是吃里扒外的人,也多的是各方的探子。
为了保密,为了一举重创刘备,纪灵连袁老二都不通知,就擅自行动。
抵抗关羽的人,是乔蕤。
乔蕤是纪灵的兄弟,一向最是崇拜纪灵。
这就好办了。
纪灵联合乔蕤,布下了一个口袋。
关羽自傲,就上当了。
于是就溃败了。
张飞救了关羽,引军来跟纪灵大战了一场,占不到便宜。
刘备见其余刘表不打了,孙坚也死了,曹操还在虎视眈眈,眼下二弟的大军受创严重,也决定不打了。
命三弟张飞守着夺下的九江郡地盘,命关羽回到下邳,转而开始筹备封王事宜。
从正月初六袁术登基,到在五月,一场混战就这样落下帷幕。
这一战,参战诸侯袁术、刘表、刘备和孙坚。
被围殴者袁老二,丢失了一半的疆土,士卒损伤高达四成,还好守住了半壁江山,还能再继续过一半皇帝瘾。
刘备夺得半个九江郡,算是收支平衡吧!
孙坚最为凄惨,自身阵亡,又损失一大批最为精锐的部曲,好在周瑜劫掠了庐江郡,挽回了一些损失。
刘表成为此战的最大赢家。
轻取南阳郡,还击杀了孙坚。
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南方战事偃旗息鼓,接着就是封王大戏。
194年,五月十六。
袁绍率先在高邑登上祭坛,称‘赵王。
大肆封赏手下。
五月十八。
曹操在昌邑登上祭坛,祭拜天地,称“魏王”。
大肆封赏手下。
五月二十一。
刘备在下邳登上祭坛,祭拜天地和列祖列宗,称“越王”。
大肆封赏手下。
五月二十三。
刘表在寿春称王,王号“楚王”。
大肆封赏手下。
五月二十四。
刘焉在成都称王,王号“蜀王”。
五月二十五。<
第196章 你封王来我称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