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父所言甚是,孩儿这就去办!”
吕布大喜,告辞而去。
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亲儿子的儿子,总比膝下无子要来得好得多。
……
吕布刚走,贾诩李儒等人来到。
“主公,奉先出府神色忧喜参半,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董卓笑着将刚才发生的事说了一下,引得众人莞尔。
言归正传。
“主公,只要冰雪融化,最早在三月末四月初,诸胡南侵劫掠将成为定局!”
综合得到的消息,贾诩做出了这个判断。
对于贾诩的这个判断,李儒等人都是认可的。
董卓冷哼道:“诸胡敢来,打回去就是,真以为老子是好惹的?”
李儒说道:“打退诸胡南侵,对我方而言,是不难的,难的是因此被拖住手脚,无法分神兼顾关东。”
袁术登基称帝,围绕着扬州和荆州,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贾诩说道:“这个属下经过分析,认为无妨,只要在入秋前彻底击溃诸胡,那么咱们腾出手来,正好趁着关东诸侯打得疲惫,出手捡便宜。”
董卓大喜:“要得,就这么办!”
李儒建议道:“主公,为了让咱们节省力气,还是得想办法,不要让潘凤和袁绍在一旁看戏。”
法正插口道:“主公,潘凤绝对不会让袁绍坐着看戏,即使咱们不出手,潘凤也会引得诸胡前去攻打并州。”
贾诩点头道:“孝直所言甚是,如今弹汗山受到诸胡围困,潘凤无法解围,唯有祸水东引,袁绍的并州就是最好目标。”
蔡邕插口道:“主公,根据属下的分析,潘凤绝对不会不插手灭胡事宜,当先和潘凤制定协同作战为好!”
李儒赞同道:“不管潘凤是否包藏祸心,这个协同作战,还是要拟定的。”
“没错,只要潘凤还有一颗汉人心,即使他坐视我军落败,也不会坐视诸胡屠戮我无辜汉人百姓!”
董卓点头道:“这点,我还是信任潘凤的,这样,文和、文优,你们牵头拟定一份协同作战的方案,派人送到幽州去,另外再拟定一份,给袁绍送去。”
“是,属下等这就去办理!”
“伯喈暂且留下!”
其余人退走,董卓留下了蔡邕。
“不知主公还有何事吩咐!”
“没什么事,伯喈,咱们老哥俩好好絮叨絮叨。”
接下来,蔡邕有一句没一句的陪着董卓絮叨,就等着董卓露出真实意图。
最终,董卓还是熬不过蔡邕,说道:“伯喈,文姬什么时候回来!”
“唉!”蔡邕闻言,趁势长叹一声,颇有些气急败坏地道:“主公啊,您是不知道啊,属下就文姬这一个孩子,这孩子去年私自伙同小白小主前往幽州,结果这一去就不会来了,属下这是日思夜想,不知道派人送去了多少信笺,这孩子就是不回来。”
接着蔡邕朝着董卓跪了下来,泣道:“主公,属下猜测文姬一定是被潘凤扣下,定是潘凤这厮瞧见文姬才貌双绝,占为己有了。
属下恳请主公出面,让潘凤放文姬回到臣的身边。”
董卓没料到,只是一问蔡文姬的下落,就惹来蔡老头这般的失态,连忙亲手扶起蔡邕,好一阵宽慰,让人送走了这老头。
蔡邕走了,董卓不免有些惆怅。
董卓是想要将蔡文姬纳入后宫的。
董卓看中的不是蔡文姬的美貌,论美貌的话,董卓后宫超过蔡文姬的就有不少。
董卓看中的是蔡文姬的才华,那种天生加后天熏陶的文气。
老董家的孩子都粗鄙,五大三粗的,孔武有余智商不够。
现在有了儿子托底,董老贼就想着娶蔡文姬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子,好为老董家的子嗣改良一下血统。
“看来,的确得让潘凤,将文姬送回来。”
……
高邑!
如今的高邑城,非常的热闹繁华。
来自幽州的商品,充斥其中,深受各个阶层的喜爱。
虽然袁绍也颁布了各种命令,限制幽州货的倾销,可命令归命令,幽州货好价优,这个很好选择。
货币选择上,纸大头不用说,是商贾们最喜欢使用的货币。
只是纸大头面子太大,最低面子的一元纸币,都价值一吊钱,更难的是没门路,不是寻常百姓所能得到的。
百姓们,还是拿着潘大头,要来得安稳。
当然,在袁绍治下,潘大头是禁止使用的,必须得使用袁大头。
可袁大头,开始的时候还不错,之后就越来越不行了。
按照之前的比例锻造袁大头,成本很高,甚至制造一块袁大头的成本,超过了一两白银。
于是,袁绍指示,适当下调含银量,务必做到略有盈余。
上头有了指示,下头如获至宝。
这给了贪墨的理由,没理由不贪!
于是上下其手,胆子越来越大。
致使袁大头的含银量不断降低。
这也是各大诸侯的各种大头的通病。
官民百姓,特别是商人,谁也不是傻子,既然袁大头的质量不行了,那么不用甚至少用就是了。
潘大头那么货真价实,傻子才不用。
潘大头和纸币,成为高邑流传的硬通货,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袁绍的确没法禁止。
因为,高层,甚至袁绍的家人,都热衷于倒卖纸币和潘大头来获取巨额利润。
对此,袁绍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不时的拿一两个典型来打击一下,以此宣告他的存在。
辛毗匆匆来到刺史府,向袁绍禀报了最新几个消息。
袁绍听了认为事关重大,召集一干重臣前来商议。
“塞外诸胡因为去年被潘凤和董卓糟蹋得太惨,缺粮导致将会南侵劫掠,我并州恐难置身事外,诸位有何对策?”
第一个议题,就是让袁绍集团认为最棘手的事!
如果只是诸胡南侵,打回去就是了,这并不会引起袁绍的太大重视。
可这其中,夹杂的因素太多。
最忌惮的就是,这是潘凤联合董卓,布下的奸计。
是的,这点,才是袁绍至今按兵不动的主要原因。
“主公,只要咱们以静制动,以守为主,潘凤和董卓即使有任何阴谋诡计,也将耐咱们不得!”
“如果选择不动,岂不是坐视其余诸侯拼得火热?”
“无妨,袁公路并不弱,刘表孙坚等人各怀鬼胎,一时间不会分出胜负,咱们且坐山观虎斗,等到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咱们再出手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袁绍听了田丰的计策,大喜,欣然接受。
对此做出一系列的应对之策。
第193章 吕布的忧喜和董卓的小心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