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章 城市精简职工[2/2页]

重生年代:千娇百媚小撩妻 风动心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虽然这几年因为困难,基本上每个月每人都会少几斤,但是好歹都有的吃。这要是回来种地,先不说吃不吃得饱,我都好多年都没干过地里活了,江源他更是没干过,所以我不太想回来。”
      冯景娴听着深深叹了口气,她知道城里不管多少,还是有的吃的,但肖丽娟很多事儿都没有说。住在城里,什么都要钱先不说,不光粮食定量,菜也是定量的。她听肖华峰说过,买棵大白菜,都得要票。娟子这也是报喜不报忧,看小姑子瘦的一条条的,就知道吃的怎么样了。
      “娟子,我给你说说咱队里的情况。
      你二哥在生产队里参加集体劳动,挣的是最高的工分,每天十个工分,忙的时候有十二个。一年下来能分口粮500斤皮粮,有小麦,谷子,玉米,黄豆,高粱,这两年白薯,土豆也算了进来。这是皮粮,实际到手能吃的不足400斤,平均下来相当于每个月三十斤左右。
      我也是女的里面工分最高的,每天八个工分,所以算下来每个月粮食要比你二哥少,我也不知道种地算不算重体力。
      大玉以前上学,学校是没有粮食定量的,上学还要从家里背粮食。后来好了,上了大学,统一要求所有学生迁移户口和粮油关系,随即转为城镇户口,在学校吃集体食堂,口粮月定量32斤。肖英和天来都上学,得亏你二哥农闲做点木工活,大玉又从学校省下点粮票,这才坚持下来。
      我和你哥分的粮食好在不用花钱买,我们也没钱买。一年到头,生产队情况好的,一家能分个几十块钱。生产队生产情况不好的,一年忙到头,分了口粮还欠队里的钱。”
      冯景娴接着说:“不过咱们队里有一样好。一到开春后,山上,自留地,菜地里陆陆续续就有吃的了。秋天还可以弄点山货换钱。草药,榛子松子,木耳蘑菇,勤快点,就会过的好点,烧柴也不花钱,不像城里啥啥都要钱。”
      “妈。”要不是肖英叫了冯景娴一声,冯景娴都没注意她什么时候贴上来的。
      “我三月份开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校长召开非毕业班师生大会了,宣传大办农业、支援农村。
      当时校长就宣布下放学生的名单,哪个同学被叫到名字后,就站到前面去,我们都给他鼓掌,戴上纸扎的小红花。当时下放人员中既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不过大多都是家里成分不太好的,或者学习成绩差的不行的。这些同学拿着“下放光荣证”和“户口、粮油关系转移证”,离开的学校。
      因为没有咱们队里的事,我就没当回事,没和家里说。”
      大家这才知道“精简职工人数,减少城镇人口”的措施。其中不只包括精简下放职工及家属、下放城镇无业人员,还包括下放部分大专院校、中专中技学校、高中、初中的在校学生。
      这一波动静闹得很大。
      “二嫂,本来我就不想回来,就是有点犹豫,跟你聊聊,我就不纠结了,行了,我去妈那了。
      “你中午从我这吃吧?”
      “嫂子,你别客气了,你说,我吃你的还少啊?你不知道,你和我二哥给我拿的粮票帮了我大忙了。
      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孙江源一个月粮食被扣的就剩下32斤,他们单位好几个工友因为饿得头脑发晕,出了事。现在我们一家子全须全影的,我知足。”
      “行,那我不留你,你走之前来我这一趟,我给你拿点菜走。”
      “这我不和你客气,有菜我就拿着。”
      “你别忘了就行。”
      “忘不了,我走了。二嫂,你帮我看一下狗,你家这俩狗,我看着害怕。”

第65章 城市精简职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