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手中的毛笔,扫了眼跪在地上气喘吁吁的臣子。
“事关粮食大计,微臣不敢怠慢呐!”那人完成了叩拜礼,挺直了身子把密信向前举起,高过自己头顶。
“粮食?”这可是关系社稷民生的大事,康盛帝从他手中接过了那封圣上亲启的密信。
“好!好!好!”康盛帝从信封中抽出信纸,看清楚上面的字迹后就激动地站起了身,连说了三个好字。
信上说今年的麦子丰收了,南山村很多田地的麦子亩产量居然达到了快五百斤,有些田里的居然到了六百多斤!
看到末尾,他又把刚刚自己放到一边的信封拿了起来,小心翼翼地从中倒出了些麦粒,东康省的太守在信中说了,随信而来的,是一株麦穗上的麦粒。
康盛帝小心地把麦子倒进了手心,不由得诧异:这真是一株麦穗上的麦粒?这般饱满,这般有分量?
因为红薯一事,当地官员本就记住了南山村,这回发现粮食产量的普遍增加,自然十分重视,当即上报。
就连康盛帝看见密信都自言自语问出了口:“又是南山村?”这南山村是什么风水宝地?先是红薯后是小麦的,简直是他大烨的福地啊!
当晚,沈清和连夜被召进了宫,康盛帝看他的目光也殷切得很。
“沈爱卿,快坐。”康盛帝指了指殿内的那张椅子,大手一挥给沈清和赐了座。
“朕就不跟沈爱卿兜圈子了,今日连夜召沈爱卿进宫,是有要事商量。”在这重大的喜悦面前,康盛帝根本没时间耽误。
“不知沈爱卿是否有听闻,近日,你家乡的麦子成熟了。”
“下官愚钝,还未有耳闻。”这给康盛帝的密信一向都是快马加鞭日夜奔袭,自然比江父江母的家书快了许久。
虽然已经到了麦子成熟的时节,但沈清和还未听闻具体的产量。只是从康盛帝的表情和反应来看,估计产量不低。
“朕刚刚收到了加急密信,说你家周围那几个村子,今年小麦大获丰收,几个村平均亩产就到了三百多斤,其中你们南山村平均亩产最高,突破了四百斤。”
“恭喜圣上,老天有眼,此乃大烨幸事。”沈清和真情实感,这亩产若是推广到全国,不知道要免除多少饥荒。
“你急什么,朕还没说完,这其中亩产最好的,有几亩地,都超过了六百斤,其中就有你家的。今日召沈爱卿进宫,一是想问问这麦种是何处来的,二是想问问这小麦的种植有何诀窍。”
不怪康盛帝这么激动,这四百多斤的亩产相比较于之前,就已经提升了一倍了,这六百多斤的亩产还得了?
“这地与其说是我家的,不如说是我妻子的,更不如说是圣上的。这地就是我妻子当初用圣上的赏银置办的,我常年在外读书,地里种什么作物也主要是我妻子在操心。”
“我所知道的,无非是她经验的转述,圣上还是亲自问问我的妻子比较好,此事我不敢妄言。”
出于习惯,康盛帝倒是第一时间找了男子谈事,没想到这沈清和如此坦荡地告诉他,功不在自己,而在自己妻子。
这夫妻俩都是奇人。
“传朕旨意,江瑜事农有功,赏金一千两,赏地五百亩,另封为县主,享受朝廷俸禄!”夜谈过后,第二日一早,就有宦官来府上宣了旨意。
“女子也该多出去转转,整日憋在后宅拈酸吃醋勾心斗角,倒不如走出家门,也能建功立业。”康盛帝让人宣读圣旨时带的这句话,打了不知多少贵女的脸。
听见丫鬟转述当日的情景和康盛帝那句话,以安宁郡主为首的那群贵女们,脸上都火辣辣的。
第121章 赏银赐地,册封县主,直接打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