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和看见题目的时候有些许意外,去年江瑜发现了红薯,今年有地遭遇了饥荒,很是发挥了一番作用,他以为会考农业。
不过他并不慌乱,稍作思考就提笔作答了。一心想着为官报国,济世救民的人,自然是对朝廷各方面的政务都颇为关心,自有见解。
而不是只跟着猜测的题目去准备答案,背上几篇前人或夫子作的文章。
所以稍感意外但是并不会慌乱。
殿试的考场就在宫里,更是由当今圣上亲自主持,康盛帝自己也对这三年选出来一批的人才十分看重。看沈清和气度沉稳,还特意往他的作答纸上看了几眼。
这一看就有些移不开眼,沈清和先是分析了当今大烨军队的几条不足,一是军队人数少,二是军费吃紧,三是军事力量欠缺。
对应这三条,分别给出了他的建议。可由各地民众自行建立非专业军队,农忙时就从事生产,农闲时就组织训练,可保自身居住平安,战时也可以并入军队作战,有一定作战实力。
至于军费问题,在发展现有农业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各地驻军自己从事生产,比如自己种些口粮,减轻军费压力。
军事力量方面,就是一要保证武器的精良,大力发展铸铁工艺,二就是要加强平时训练,三要重视将领的领兵作战能力,四就是可以把经过简单训练的当地农民军队当作军事力量的一部分。
条理清晰,行之有效。
康盛帝摸了摸胡子,目露赞许。
其实当他在分析军队不足的时候,他就已经体现出了和旁人的不同,从思维上他是更倾向于先找原因再给答案。
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更不是满口之乎者也把策论当成了显露文采的文章来写,高呼强军重要但泛泛而谈,通篇几乎未提及如何强军。
殿试虽然不再淘汰各位考生,但划定的不同等级还是会对后续的职位安排和升迁有影响。
“皇上驾到。”随着一声有些尖细,尾音拉长的声音传来,在殿内等候结果的诸位学子们身体到精神都紧绷了起来。
“拜见皇上,皇上千岁千岁千千岁!”二百名考生都从自己的座位上起身,跪了下来,齐声把礼节上的话喊了出来。
穿着明黄蟒袍的康盛帝坐在椅子上,殿内除了这恭恭敬敬的二百名考生,还有御前带刀侍卫,他们分立两侧,场面有些震撼威严。
“诸位平身。”康盛帝也没拖延时间,自己一坐下就赶紧叫诸位学子们起身。他脸上还带着笑意,毕竟这科举可是为朝廷输送人才的好时机。
他也跟着高兴。
“诸位可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走到了殿试,是我大烨这三年成长起来的最优秀的一批人才。希望诸位能尽其所学,共同建设一个强盛的大烨。”
“接下来由礼部尚书宣读此次殿试的成绩排名。”
殿试之所以能阅卷如此之快,主要也是因为不止是康盛帝一人阅卷,他批的卷子,早已被礼部的人批过了一遍,也就礼部挑出来的几篇出色的。
再加上皇帝自己在殿试上看中的学子的答卷,能被康盛帝亲批,一甲二甲都从这些卷子中选定。
“康盛二十七年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沈清和;榜眼王文啸,探花宋承瑞。”
当自己的名字第一个被对方念出口时,沈清和已经听不见其他声音了。
第108章 问鼎状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