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优雅之极。
“臣妾卫子夫拜见陛下。”
听到这个声音,坐在龙椅上面的人,抬起来了头,扫去了刚才烦恼的模样,看见她后双眉也舒展开来,露出了笑容。
“你来了呀!子夫”
他从朝堂之上沿台阶走了下来,拉着卫子夫满是笑容,可见对卫子夫是非常的喜爱和珍惜。
皇帝走近后,一旁的夏若凯才看清楚这位九五之尊的样貌。
他是一青年男子模样,年约三十五左右,皮肤稍黑,身材健硕,穿着一身威严的黑红色朝服,外袍长过膝盖,大拇指上还带着一枚硕大的蓝玉石扳指。
发髻绑在冠冕之上,浓密的剑字眉下闪烁一双贼亮的眼睛,眼睛虽不是很大,但是让人感到霸气十足。
他就是大汉第七位皇帝刘彻,这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文化上有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只有4字,“汉武大帝”。
夏若凯见到他不免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位可算是咱汉族人的伟大的老祖宗之一了。
中原文化的统一是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而成的,后世的华夏炎黄子孙都以汉族自居,更是和平的统一其他民族,可见这个文化共同体的包容性和融合性有多强。
汉武帝刘彻斜眼看了夏若凯一眼,非常生气道。
“你为什么还把此人弄回来,朕不是已经下旨此人斩首吗?”
卫子夫一脸无辜,泪水从双眼中流了下来。
“请陛下收回成名,子夫不能当忘恩负义之人,夏大哥救过我,有再造之恩,这个恩情我不能不管,求陛下了。”
夏若凯大惊,这下知道了自己的人设设定,原来自己曾经救过卫子夫啊,这样的话,自己就没有给汉武帝刘彻带绿帽子,这下还好。
夏若凯大吸一口气,轻松了不少。
汉武帝发怒道。
“可此人毕竟隐瞒了真实姓名,犯了欺君之罪,朕最痛恨这样的人了!朕好心问他原因,他竟然闭口不谈,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
“臣妾恳求陛下了”
卫子夫向刘彻跪了下来。
夏若凯大惊,赶紧自己也跪了下来,但是心里满是不爽,在秦朝到处跪人,该死的到了这汉朝还要跪!古人没尊严啊!
“你这是作甚!”
汉武帝刘彻赶紧把卫子夫扶了起来,眼里满是疼惜。
看见卫子夫此时的梨花带雨,心里不免一软,转身对夏若凯说道。
“你这眼中无君之人,朕问你,你考取做官为何要用张骞之名?不用你的本名夏若凯?到底有何隐瞒,今日你便说清楚,看在平阳夫人面上,朕可饶你不死。”
夏若凯思绪马上转动起来,原来自己用的是张骞之名考取功名,但是自己的身份不知道被什么人拆穿了,所以犯了欺君之罪要杀头。
看来自己又要发挥自己的瞎编特长了,马上把卫子夫在后世的记载在脑子里过滤了一遍。
夏若凯抬起头满是真诚的说道。
“启禀陛下,我之所以不敢用真名,实在是因为有难言之隐,为了避嫌。”
“避嫌?嫌从何来?给朕说明白。”
夏若凯轻咳一身,悠悠说道。
“早年间我曾有幸救过平阳夫人,世人都知,夫人曾经在侯府为小婢歌女,此次陛下把夫人接来宫中,本就遭到群臣百姓议论不合礼数了,假如我在携夫人的早年的恩情进入这官场,难免会被有心之人,嫁祸夫人扰乱朝堂和任人唯亲之罪啊!”
“哼!朕喜欢什么人,还需要考虑他们,他们也配!”
汉武帝大声叫道,拉住卫子夫的手,给予她支持。
卫子夫对他轻轻一笑。
“原来如此,不过你也确实犯了欺君之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朕不能不罚你,现在暂时剥夺你的功名,在长安城内好好思过吧!”
“谢陛下!”
夏若凯施礼拜谢。
“臣妾也谢谢陛下了。”
本来事情看起来已经圆满完成了,谁知道一个急切脚步声从后面传来。
“臣,李凌拜见!”
“李凌,他怎么来了?”
汉武帝刘彻微微皱眉道。
第18章 汉武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