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刚一出来,民间皆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可是不久后,就有人捏造出了楚衡的动机,无非是想用这种手段,笼络一批学子,继而通过这批被塑造出来的“才华横溢”的学子,树立他在民间的威信。
谁都知道太子一病二十多年,在民间的声望还不如皇三子恒王,若是笼络住士林,得到了士林的支持,以后登基为帝,哪怕真的昏庸无能,也会被称作千古名君。
连太子都被拉下马,一时间那些考中举人的学子人人自危,就怕朝廷扛不住民意,不止把他们的成绩作废,还要治他们舞弊之罪,若是如此,他们的前程算是彻底完了。
就算最后只是成绩作废,另行再考,他们也没有把握能考中举人。毕竟试题不同,阅卷之人的看法不同,都能影响成绩,许多人考中举人,是有运气的成分在的,谁也不知道再考一次,作出的文章就合不合阅卷人的胃口,一个不好就考不中举人。
而且,谁也不愿意贴着舞弊的标签,那是对读书人最大的侮辱。所以,那些原本围观事态发展的举子们坐不住了,也涌向了宫门,一边跟那些落第学子唇枪舌战,一边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尽快公审,还他们的清白。
眼见事态愈演愈烈,太子楚衡始终未作出任何回应。对此,有人认为太子没有做下这等事,无愧于心;有人却觉得太子心虚,不敢站出来承认。
后一种观点在有心人的操控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每日等在宫门口的学子们,又开始讨伐起太子了,甚至说出太子德行有失,不堪大任,请求惠安帝废除太子储君之位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来。
朝廷迟迟没有动作,连公审的日子也没有定下来,聚集在宫门口,分化成两派的学子唇枪舌战几乎没有消停过,宫门口俨然成为了他们的“战场”!
没有人站出来遏止这些学子们的言论,直隶科场舞弊一案,最终发酵,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传至各大州府。成千上万个落第学子不干了,有条件的忙不迭的背着包袱往京城赶,意欲加入讨伐的行列;没有条件的就聚集到直属府衙,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尽快彻查,还天下读书人一个公道。
……
恒王府中,恒王看完从各地传回的消息,露出一抹阴森的笑容。这一笑,牵动了脸上的疤痕,一道道像是毒蛇一般扭动着,看起来格外的狰狞。以往那副温文尔雅的面孔,已然看不到一丝痕迹。
&nb
第727章 最后的蹦跶(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