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9章 吕女嫁刘郎 第二百六十七节[1/2页]

汉王剑 东山一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封吕沣为王接连失败,这好比耳光打在了太后的脸上,她既生气又失落,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金碧辉煌的未央宫,忽然一下子激发了内心的斗志:“不说现在哀家说话管用,哀家还不曾屈服······”太后刚要宣众臣来见,宣布封吕沣为王的事情,突然太监来报,皇帝病危了。太后心里一惊,急忙去了皇帝的寝宫。
      皇帝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皇后、御医、宫女等站在一边抹泪。太后进来,并没有先看皇帝,而是问御医道:“皇帝如何?”
      御医叹气道:“臣已经尽力了,无力回天了。”
      太后一阵刀绞,走到皇帝近前,小声道:“皇帝,盈儿······”无论喊什么,皇帝紧闭双眼,一点表情也没有,这让太后非常悲伤,她实在站不住了,转身离开了皇帝寝室。
      公元前一八八年,在位七年皇帝的刘盈带着满腹的忧伤和委屈驾崩未央宫。
      太后得知消息,不惊不哭,坐在凤榻上,自言自语而无泪滴。众大臣闻之,恐又犯病,都不敢近前问候。
      太后密召皇后,她想出一个不得已的办法,从后宫中惠帝所生儿子中,选一个聪明伶俐、长相端正的纳入皇后房中,对外假装称是皇后所生,并立为太子。太后又恐怕消息泄露,密召审十鸡,将太子的生母,干脆秘密处死,以断绝后患。太子立为皇帝,但尚且年幼,太后继续临朝称制。
      按说,汉朝礼制,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则应称之为太皇太后。太后却于礼法而不顾,使皇帝即位而无年号,自己本应称太皇太后而仍称太后,一些大臣都背后指责吕太后别意用心。
      坐在宝座上,俯瞰宽敞明亮的大殿,高耸入云的龙柱,文武百官欢呼万岁,这是多少人所追求所梦想的啊。不知怎么,太后的眼睛湿润。不是吗?就是在这个龙椅宝座上,丈夫高帝坐过,儿子孝惠帝坐过,他们的音容笑貌恍如眼前,可是他们都走了。在这个大殿上还有张良、萧何他们也走了,刘汶也走了,连最近亲的薄姬也走了,王陵、周昌……这么多人,这么多自己至亲至爱至敬的人都走了,一种孤寂、悲凉之感顿时涌上她的心头,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了,顺着脸颊流了出来,这是曾没有过的。以前在那么异常艰苦的环境下,都未曾掉一滴眼泪,而今在这样的人生巅峰,却控制不住自己感情,难道自己真的老了吗?她越感到在这里不自在,走到龙座近前,却没有坐了上去,环视了四周,一句话也没有说,而是回到了自己已经习惯的椒房殿。
      “太后,您流泪了。”审十鸡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太后身边。这么些年来,也只有他一直陪伴身边,除了吕月,也只有他可以不通报直接进入太后寝宫。她用手擦拭了一下眼角,果然湿了,“怎么回事啊。”说着便强装欢笑。审十鸡凑上前说:“太后,是想儿子了吧。”
      “唉。哀家这个儿子啊……”太后似乎不想再提到这个儿子了。审十鸡另找些趣事让太后高兴。太后抿着嘴看着这位身体有些臃肿,但依然细皮嫩肉的审十鸡,心里果然舒服了许多。
      “十鸡啊。”没有人的时候,太后都是这么称呼他,她觉着这样亲切一些。
      “太后,您……”审十鸡还没有答话,只听外面传来“陆大人求见”的声音。审十鸡一惊,刚要告辞躲开,太后笑道:“没事的,陆大人不是别人,你坐吧。”
      “诺。”审十鸡答应着坐在了一边。
      太后只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还在孝惠帝朝时,有人密告太后和大臣审十鸡有染。孝惠帝大怒,认为是奇耻大辱,下旨要查办审十鸡。陆贾闻听此事后,立即求见孝惠帝,阐述了太后与审十鸡的关系,是君臣关系,是主仆关系,是信任与忠心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多年生死考验的基础之上的,劝孝惠帝不要捕风捉影,以免搞得满城风雨有损皇家和太后的脸面。孝惠帝听从了他的劝告,没有惊动审十鸡。果然,未央宫没有掀起波澜,维护了皇家和太后的体面。太后知道此事后,对陆贾就另眼看待了。
      陆贾进来,见审十鸡也在里面,并没有惊讶,而是给太后施礼,“微臣拜见太后,祝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平身。”太后笑着说。

第269章 吕女嫁刘郎 第二百六十七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