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得到宝剑的消息不胫而走,越传越神奇,都说这把剑是天降吉祥之物,谁得到了准能保佑谁当上皇帝,而且保佑子子孙孙万年长久。这还得了,这不是要造反吗?沛县县令得到消息,立即让衙吏曹参捉拿刘邦。正在县上担任功曹的萧何闻听后,立即来到县衙找到县令说:“不可。”
萧何四十岁出头,不高不矮,微瘦,习惯捻着细长的胡须沉思,平时很低调,做事缜密,从不显山露水,深得县令信任。县令忙问:“为何不可,说不定他还是张耳的同党呢。要是抓住了刘邦,逃犯张耳岂不是就很容易抓到了吗?”
“非也。”萧何凑到县令近前说:“张耳与刘邦不是一路人,从他们的身份上看,两人也无法比。张耳是魏国的贵族、名士,天下谁人不识啊。而刘邦呢,混混一个,整天游走天涯,天当被子、地当床,饥一顿饱一顿,一日三餐都难以确保,这样的人怎么能与犯人张耳相提并论呢?这是其一。其二嘛,刘邦是一个口无遮拦之人,爱吹牛说大话,他之所以这样张扬,只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据说,他有一次吹嘘自己能杀了白蟒岭上的大白蛇,可是还没到岭上就吓得折返了回来,还把脚踝扭伤了……那把所谓的宝剑,我曾经见过,当烧火棍还差不多。”
“果真如此?”县令半信半疑。
“我哪敢对县台大人说假啊。”萧何趁机说:“我们不是正在捉拿张耳吗?这正是一个好时机。刘邦习武多年,自创了刘家剑法,剑法精到,招招制敌,而且有一帮生死之交的小兄弟,我看泗水亭长一职正缺,让他干最合适。”
“这个……”县令犹豫不决。
这时,正巧夏侯婴过来。他是县令的马夫,与刘邦相熟,经常在一起喝酒。县令问刘邦其人如何。夏侯婴见萧何给他使眼色,立即领会,忙说:“刘邦啊,我、我太了解他了,他为人爽快、仗义,天不怕地不怕死不怕,要是让他干个亭长差事,我敢保证他最合适…..”
“那好吧。”县令见萧何和夏侯婴都推荐了刘邦,也就勉强答应了。就这样,刘邦生来第一次有了一个官方差事泗水亭长。这年,他已经四十有余了。
萧何虽然在县令面前有意贬低刘邦,这是他有先见之明。因为公干,他与刘邦打过不少交道,他当然了解刘邦是怎样的一个人。但自听到刘邦得了一把宝剑时,他却相信了,他断定刘邦将来是一个非同寻常之人。刘邦这些年从表面上看是在周游天下,无所事事,实际上他是在结交天下豪杰,是在深入了解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民情、军事等方方面面情况。特别是传言刘邦得到宝剑的信息,更坚信了萧何的判断,他认为这是刘邦有意释放出的一个政治信号,通过不停地打造社会舆论,取信于民,对他将来事业奠定基石、铺平道路。这对一个苦
第10章 吕宅论剑 第九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