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46章 三体的制作日记(下)[2/2页]

娱乐:从烂片导演到文娱教父 今宵梦醒无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来。
      在勘景的当天,导演沈清披着雨衣,在暴风雨天进行着影片的指导。
      好在只有天灾,没有人祸。
      在整个七月份中,制作团队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红岸行动这一出高潮戏上。
      八月份。
      拍摄场地再一次改变,剧组并没有扎根在京城横店城,他们来到了新的取景地点。
      这处地点是人工打造的,制作团队提前半年告诉当地的农民伯伯,要求他们在这一处地上种麦子。
      导演组要求的麦子并不是普通的麦子,必须是特殊品种。
      因为要呈现出更佳的视觉效果。
      为了三体麦田名场面这场大戏,该地区的农民伯伯们兴致勃勃的种麦子,因此也拿到了很多薪酬。
      影视基地的搭建~特效的制作花钱如流水,导演组自然也不能亏待这些辛苦劳作的农民。
      八月份,还没有到达丰收的季节。
      麦子生长的高度,正好符合制作团队的要求。
      剧组在该处取景,演员陈翊和于伟等人,都爆发出了惊人的演技。
      这处麦田的名场面,大概需要用五分钟左右。
      胶片比也来到了惊人的十二比一。
      这可不是原来的沈清。
      之前的沈清拍片效率很高,胶片比一遍不会超过六比一。
      最佳成绩是拍苏州河的胶片比。
      仅仅是四比一,要比一些独立电影还要节俭。
      沈清是真的要和电影宗师姜文一较高下,看看到底谁才是最会玩胶片的人。
      一部规格正常的电影时长,不会超过三百分钟。
      可是现如今的素材累积到一起,已经到达了惊人的几千分钟。
      只要制作团队愿意,完全可以打造出一款电影质感的电视剧。
      但是沈清仍旧要选择不断做减法,尽可能的把时长控制在三小时以内,制片人陈铭不知道沈清会交出来一份怎样的答卷。
      接下来是风平浪静的一段时间,沈清的剧组辗转各地。
      不停的取景,不停的拍摄。
      终于来到了十二月份,还是未能如愿。
      这部电影看来还是无缘登陆春节档期,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对于三体来说,拍摄周期过长,并不失为是一件坏事。
      另一边,古代战争第六部制作完成的消息已经在全球公布。
      最初的引进时间就是在春节档。
      也许是为了等待和三体碰撞,也许是另有其他的原因,古代战争第六部选择了改档期。
      十二月份,寒冬将至。
      外界的空气寒冷且干燥,三体的剧组来到了黑江省的黑河市,准备完成最后一场戏的拍摄。
      三体制作团队都十分激动,因为这部电影终于要杀青了。
      拍摄总周期达到了惊人的十九个月。
      如果按照沈清之前的效率,这么长的时间内,它最少能够完成三部a类制作的影片。
      一切都随之而过去。
      这一部耗资巨大的太空史诗,即将要和观众们见面。
      三体这个故事,也终于来到了尾声。

第646章 三体的制作日记(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