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李玉儿活了两辈子,都没怎么明白考科举的流程。
就是之前在京城凑巧遇到方晟睿陪他考试,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跟着大部队走就是了。
后来还听方晟睿说,那次是特地开的恩科,跟往常不一样的。那她就更加没方向了。
现在情况不一样,是自己的两个表弟要参加考试,下面还有个还在襁褓中的亲弟弟,以后不怵意外,也会参加科举考试。
所以,作为半个当家人的她,义不容辞的,一定要搞清楚。
李玉儿搬了张小凳子,端端正正的做好,无比虚心的求教现在家里最牛逼的人——大表弟李康平。
“康平,你跟姐姐详细说说科举的事情吧,让姐姐也对后面的事情有些准备。”
李康平心里感动:表姐真的对他们太好了。
考科举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像他爷爷家里,就举家只送了他大伯家的儿子去读书。
而这边李家村,据他了解,除了外来的本身就是秀才的方秀才的儿子读书,还有村长的儿子,以及另外一户家里男子比较多的人家。
舅舅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没有送去读书,却送他们两个外甥去读书,听说还是玉儿姐提起的,李康平每天都在感动中。
看到舅舅感动,看到玉儿姐感动,看到舅舅的家感动;去学堂的路上感动,来到学堂感动,看到先生感动,看到书本感动……
甚至于,吃着学堂的饭菜,他也感动。
每天晚上都要默念一遍舅舅一家对自己的好,才进入梦乡。
他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平时在学堂里比别人花的时间精力都要多,他不能对不起舅舅一家对自己的付出。
他一定要努力,要考科举,哪怕是止步于秀才,也能让舅舅一家免了税收。
早上先生跟他说考童生的事情,他心动的。他想早一点考取秀才,早一点报恩。
科举的流程他早已耳熟能详,比学堂里的大部分同学都要清楚,。为了未来不发生任何不必要的偏差,他觉得这是他必须掌握的。
见玉儿问,李康平当即认认真真的回答了起来。
“姐,我们要先有童生资格,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李康平讲的认真,李玉儿听的也认真。越听,越觉得读书人好难。
考虑到玉儿姐对这个一窍不通,李康平尽量讲的简单些。
他先从童生试开始说:
【童生试】,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
成为童生后,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
院试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然后是【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再就是【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头头,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
第490章 不懂科举的菜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