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黄河在今濮阳东决口,循经卫河入海。
王景固定河道后,自今濮阳以西别故道,往东行,经流今黄河以北,至利津入海,致使东汉黄河稳定了700余年,到宋仁宗时又决堤了。
第四次改道,在金章宗明昌五年。
黄河决口于阳武东注梁山泊,分为两派,其十分之二、三的水由北清河入海,其十分之七、八的水由泗水入淮,这就是第四次改道。
第五次改道,明弘治七年。
刘大夏筑太行堤以断北流,全河入淮。
第六次改道,是1855年咸丰年间。
黄河在河南兰考县决口,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没有治河,于是形成了第六次改道。
在第五次改道后,入淮之道,仍分为数股,主流时常变更,到万历六年时,潘季训治河成功,出现了一条由汴入泗,由泗入淮的固定河道。
大灾之后,对于招募司来说,又有的忙了,这不,林海已经亲自带队去了徐州那边,对于招募司这种高效率,李大高度赞扬了一番,并下令各司全力配合招募司。
第231章 黄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