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二章 秋粮[2/2页]

明末大海商 大力水手波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贴切,百姓也好,小吏也罢,都是底层民众,国朝刚开始时,这些小吏揩些油水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倒也情有可原,只是越到后来,这些人越觉得理所当然,甚至变本加厉,眼中只有自己活得更好,哪管别人家破人亡、卖儿卖女,其心实在可诛呀!”
      因为李大身形比较高大威猛,身边百姓不自觉的让了一条道出来,所以他很快就到了前面。
      李家有七亩田,正税、徭役、火耗之类的加在一起,要缴一两五钱银子,大概占李家年入的五分之一,还在李家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李大记得好像到崇祯年间,朝廷加征辽饷,再算上地方上的摊派,普通家庭的税负估计能达到收入的三分之二,那时才是真正的活不起啊!
      轮到为李大称兑时,自然又是少了,在那小吏准备张口大骂之前,李大又从怀里掏出些碎银子递了过去,那小吏见他这么上道,脸上嘻嘻一笑,放了李大一马。
      其实李大也想过反抗,把这些奸吏的把戏当众拆穿,但是一看到周边那些如狼似虎的差役,他就放弃了。
      李大知道如果今天这样干了,立马会被安上抗税的帽子,那些差役会把自己往死里打,即使侥幸没有被打死,后半辈子充军劳役怕是跑不了的,在朝廷的暴力面前,自己太弱小了,反抗就是死路一条。
      至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为什么能反抗,而且还搞出那么大阵仗,那是因为他们赶上了崇祯年间,那是明末乱世,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只要有人带头,无数百姓会跟着你起来杀官造反。
      而现在是万历朝,百姓生活虽然困苦,但好歹有口吃的,不至于饿死,华夏百姓的秉性:“好听点叫吃苦耐劳,只要百姓有口吃的,就没人会跟你一起造反”。

第十二章 秋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