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房上的天尊像,整个心神瞬间放空,人也真正宁静起来。
此时的他,似乎能够看到正坐在坐垫上的自己,但是精神却毫无波动,格外的宁静。
眼前各种景物闪动,各种画面不一而足。
所谓定中生慧。
这个慧便是指的智慧。
一夜打坐之后,谢安石并没有跟同小说中的一样,满身的污垢,也没有觉得自己实力突飞猛进。
只是有了一种看世界更加清晰,对于万物的认知有了一种新的角度的感觉。
除此之外,就没有了其他的。
谢安石是平静的过了一夜,但是大学里,却一点也不平静。
谢安石的这一幅书法作品,当天晚上就被西南地区最著名的装裱师傅,给装裱了起来,同时这一张书法作品的照片,也在书法协会之中,流传了起来。
书法之中,大师宗师的名头,并不是寻常人能够评判的。
因为这个需要极高的鉴赏能力。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之中蕴含着对其兄长侄子在安史之乱中身亡的悲痛追悼,同时还蕴含着国仇家恨,情感展露无遗,在文中抒发的淋漓尽致。
高明的书法家,能从这之中看到郁怒,痛骨悲切。
能够看到其中的情感。
拥有这种能力的书法家,至少得会读帖。
这一点又得回到书法的练习中来讲,书法练习讲究临帖,而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读。
寻常人练字,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其中最大原因就是,他只注重笔法,而不注重这字之中,所蕴含的神意。
神这个东西,说起来飘渺,但其实也很好理解。
比如颜真卿当时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兄长侄子的去世,就是她当时书写《祭侄文稿》时候的心情。
带入了那个心情之后,再去读,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如果你有了一定的书法功底,感受会更加强烈。
而你的书法功底达到了很高深的程度,量变引起质变之后,你就能从那字中,感受到书法家所要展现的那一股子神意。
现在的丑书,就是妄图写意,大多数根本没有量变引起质变。
而对于那些在量上的积累已经足够的书法家,就能够很容易的看到这一幅字上面所蕴含的情感,那种古拙,那种变迁,那种自然的感觉。
还有这些字之中,对于这个浮躁的时代的一些不耐。
第二天正午,首都的某一处小院。
“老师你知道吗,在西南那边,出了一幅字,他们很是推崇。”一个中年人,正站在书桌边的老人,开口说道。
那个老人须发皆白,手上握着一只毛笔,看着眼前的白纸,漫不经心地开口道:“谁的?”
“一个不知名的年轻人。”中年人摇了摇头,打开了ipad,放出了那一张图片,点开了那一张高清图片,开口说道:“我觉得这一幅字,也就那个样子。”
随着他的言语,虚发皆白的老头,目光也移向了那一幅字。
刹那间,眼神就一凝,整个人严肃郑重了起来。
“拿过来我看看。”
他仔仔细细的看着这一幅字,先是放大又是缩小,看了整体又看局部,每一个细节,都仔仔细细的看着。
“博览百家,自成一体。”良久之后,老人赞叹道。
第一百八十九章高明的书法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