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斥着仿品,能从这之中得到真品的人,眼力可见一斑。
拍卖会所在的地点在京东的中央地区,算是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商业中心。
井山明太谢安石两个人到达的时候,也才上午十点。
这个时候预展的现场,已经有着不少人了。
跨过门廊进入大厅,我就能看到一个个展柜上面摆放着的东西。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能够用手拿到的,而不是用玻璃柜隔着的。
器物的鉴定,看仅仅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在于上手。
比如说新的瓷器,上手就不会有润泽的感觉。
还有是听声音,瓷器敲击的清脆响亮,可以判断他是不是有过修补。
比如说一件器物,他如果有裂,如果有过大面积的修补,有过缺失的话,他的声音是不完整的。
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听得出来,但是这对于有经验的人而言,确实格外明显的。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修补的技术也逐渐的在完善,单单从声音上就能听出来需要的功夫,根本不是寻常人能有的。
特别是在一些古泉,也就是古代钱币的鉴定上面,这一类问题更大。
不过还是那一句话,东西不真,无论再多的故事,他都是不真的。
这一回的预展,是以瓷器为主,这也是谢安石所擅长的。
而井山明太所需要谢安石鉴定的东西,也是一件瓷器,明洪武年间的洗。
这个洗,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可以理解为盆。
但是相对于盆而言,他要更浅。
这个洗是指的器形,这些东西准确的来说是,明代洪武时期官窑青花洗,上绘五爪龙纹。
在明朝洪武二年规定“祭器皆用瓷”,便可以判断这一个时期是瓷器的发展高峰时期。
而且当时明朝在对入上供的小国的答增之中,也有相当一大部分的瓷器。
比如说在洪武七年的时候,就一次性赠送给了琉球七万件瓷器。
在明洪武十六年的时候,赐给了占城真腊两国一万九千件。
虽然说当时的菊花国,相对不多,但是也是有着一定流传的。
这一件,在他们的故事中就是当时流传过来的。
这一件青花笔洗,放在展台之上,和他一起放着的还有一个黑色的木盒子。
比起外侧饰青花龙纹,内部则是三朵祥云。
整体阳纹印花,这是很典型的明初风格,可以见得王朝的延续性。
但是露胎的底足,又是典型的民初风格。
青花色泽偏暗。
这没有元朝时候等明艳,同样也是符合时代特征的,因为那个时候处在战争阶段,没有大量的进口青料。
“我觉得这一件东西不错,是典型的明代青花瓷,洪武时期的御窑厂作品。”
井山明太看着这一件瓷器,眼神之中格外的欣赏。
谢安石也看着,不过就叹了一口气。
只是一声叹气,井山明太便察觉了不对。
“安石桑,是在感叹国宝流失吗?
放心,我以后是要居住在华国的,我的妻子就是华国人。”
谢安石闻言却摇了摇头说道:“这一件你还是放弃了。”
第八十九章专家鉴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