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在田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对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这份奏折在1929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国政府均认为是日本奉行对付中国政策的证明。田中奏折的真实性受到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在内的学者质疑,当前的主流说法多认为其应为国民政府所伪造然而时至今日查考史料及历史脉络,当时日本计划对华战争已久确为事实。那么这份东西是怎么被中国人得到的呢?一般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张学良的部下王家桢从日本得来的。怎么得来的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通过当时政友会议员、当过铁道大臣和邮递大臣的床次竹二郎,认识了内大臣牧野伸显,从宫内厅资料室偷出来的。这位牧野伸显就是战后首任首相吉田茂的老丈人,也就是现在政坛上麻生太郎的太姥爷。另一种说法是通过旅日华侨蔡智堪从某政治家家里偷出来的。
第二种是说诨名叫“洋和尚”的余日章花了5万美金从日本买来的。这位余日章,就是蒋介石和宋美玲结婚时的证婚人。
第三种是说苏军情报机关“格鲁乌”从日本得到的,后来由托洛茨基给了中国人翻译出版。
1929年2月,南京出版的《时事月报》刊出一条让世人震惊的新闻:《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明确表示“过去的日俄战争实际上是中日战争,将来如欲控制中国,必须首先打倒美国势力,这和日俄战争大同小异。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倘若中国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亚细亚、印度、南洋等地异服的民族必然会敬畏我国而向我投降,使全世界认识到亚洲是属于我国的,而永远不敢侵犯我国。这是明治大帝的遗策,也是我大日本帝国存立的必要大事……”该《奏章》全文6706字,分5大章节和1个附件,从军事行动、经济、铁路、金融、机构设置等方方面面,对侵略行动作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字字句句无不彰显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吞中国及整个亚洲的狼于野心。《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亦即历史上所称的《田中奏折》。《田中奏折》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哗然和震动,被称为日本版的《我的奋斗》,各国舆论纷纷表示惊讶和谴责,中国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日浪潮席卷全国。
田中义一,1861年出生于日本长州藩的一个士族家庭,从小深受长州军阀山县有朋的影响,具有疯狂的侵华野心。1892年,他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先后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与之后的日俄战争,从陆军参谋逐步升为陆军省军务局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军衔晋升为陆军大将,继山县有朋后成为日本陆军长州军阀的统帅与新一任巨魁,他长期从事侵华可行性的研究工作,熟读《大清一统制》与《曾文正公全集》,有“中国通”之称。从1913年开始,他公开*裸鼓吹侵华,首先是割裂与霸占中国的东北地区——日方称之为“满洲”,宣称:“大陆扩张乃我民族生存的首要条件”,日本政府“必须确定经营满蒙的大方针”,将“满蒙”变成“世界上最昌盛的殖民地”。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下,1927年4月20日,田中义一上台组阁。在这届政府中,田中义一除担任首相外,还兼任外务大臣与拓殖大臣(即殖民大臣),亲自掌管对外扩张事务。他任命主张“满蒙第一主义”、积极鼓吹以“外科方案”解决“满蒙问题”的强硬派侵略分子森格为外务省政务次官,分掌外交实权;他们与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分子勾结密谋,策划加紧侵略与分割中国东北的阴谋计划。1927年,田中义一担任首相不久,就主持召开了一个研究积极侵华政策的内阁会议——“东方会议”。会议由田中义一亲自主持,由森格外务次官策划与组织召开,日本驻中国东北、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南京等地的使领馆要员与驻蒙特务机关首领,以及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长官、南满铁路总裁等参加了会议。这次历时11天的会议是日本对华关系史上一次至关重要的侵略决策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定“对华政策的根本方针”。会议确定以将“满蒙”从中国分离出去为根本方针的日本国策。会议公开发布了一份《对华政策纲领》,这份文件措辞含蓄隐晦,但其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则是“征服满蒙侵略中国”。
田中奏折》具体内容:1927年7月25日内阁总理大臣田中义一,率领群臣诚惶诚恐谨以我帝国对“满蒙”积极的根本政策奏闻。对“满蒙”的积极对策所谓“满蒙”就是指奉天、吉林、黑龙江及内外蒙古而言。这里,不仅地广人稀令人歆羡,而农矿森林的丰富也是世界无比。因此,我国为了开发其资源,以培养帝国永久繁荣,特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中日共存共荣的名义,对该地的铁路、海运、森林、铁矿、农业、畜产等各方面投资达四亿四千万日圆,这个企业实际是我国企业中规模最庞大的一个。回顾在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条约以来,我国向“满蒙”的扩展事事受到限制,因此国内上下舆论为之哗然。九国条约本来是在美国的主持下签订的,附议各国对我国在满蒙势力的增长并不反对,而认为国际贸易及投资利益借此可以得到保护。东三省是亚洲的一个政治上不完整的地方,我日本如欲保护自己的安全,并进而保护他国居民的安全,就必须使用铁血,这样才能突破当前的困难局面。然而,如果采取铁血主义来保全东三省,那么第三者的美国必将受到中国以夷制夷的煽动,起来制止我国。这样一来,我国就要被迫与美国进行角逐。过去的日俄战争实际上是中日战争,将来如欲控制中国,必须首先美国势力,这和日俄战争大同小异。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倘若中国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亚细亚、印度、南洋等地异服的民族必然会敬畏我国而向我投降,使全世界认识到亚洲是属于我国的,而永远不敢侵犯我国。这是明治大帝的遗策,也是我大日本帝国存立的必要大事。考虑我国现状和将来,如欲建立昭和新政,必须采取积极夺取满蒙利权的方针,并借利权发展贸易。这样,不仅能制止中国工业的发展,还能避免欧美势力的东渐,良策妙计莫过于此。满蒙利权果真归我所有,那么,就可以用满蒙做基地,假借贸易来征服中国四百余州,就可以利用满蒙的权利作为司令塔来攫取整个中国富源,再利用中国饿富源,政府印度及南洋群岛,并进而征服中小亚细亚以及欧洲。我大和民族为了向亚洲大陆发展,第一个重大关键就在于掌握满蒙利权。为建立昭和新政并实现我帝国的恒久兴盛,采取积极夺取满蒙利权的政策是惟一办法。满蒙并非中国领土最不幸的是:日俄战争时,我国在宣战布告上明确承认满蒙是中国领土,而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条约上也认为满蒙是中国领土,因此在外交上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主权。由于以上三个错误,给我国在满蒙权益遗留下祸患。我国今后要利用一切机会,使全世界知晓有关满蒙主权的真相,并趁着机会以渐进方式向内外蒙古扩张以使大陆得到新生。对于南北满洲的利权,除应根据二十一条勇往直前外,应依下列附带利权,扩充我国既得权利,以便永久享有其利益。一、三十年商租期限满期后,自由地加以展期,并使对方确认经营商、工、农等业的土地商租权;二、日本人在动部内蒙古可以自由居住往来和经营各种工商业,在出入南北满时中国方面不得依中国法律进行征税或检查;三、全部的对奉天、吉林等地的十九处铁矿、煤矿的开采权及森林采伐权;四、在满洲及东部蒙古的铁路修筑及铁路借款的优先权;五、政治、经济、军事顾问和教官的增聘及聘佣的优先权;六、为管理朝鲜人的我国警察驻在权;七、将吉长铁路的经营管理权延长九十九年;八、特产物的专卖权及对欧美贸易货品运输的优先权;九、黑龙江矿产的全部开采权;十、吉会、长大铁路的修筑权;十一、收回中东铁路时提供借款的特权;十二、安东、营口的港权及运输联络权;十三、东三省中央银行的设立及合办权;十四、畜牧权。对内外蒙古的积极政策现在,图什业图王府内有我退伍军人十九名,已从王府取得土地购买权、羊毛收购权、矿山开采权等,这些都已成为我国的先取权。此外,已将多数退伍军人秘密派往该地,为了避免引起奉天政府的嫌疑,使其经常穿着中国服装分散在该王府辖区内从事开垦、畜牧和收购羊毛等工作。这样,一旦时机到来,内外蒙古即将归于我国所有。为此对于蒙古,拟自本年度起,从陆军机密费中拨出一百万元左右,急速派遣军人四百名,化化装为教师或中国人,潜入内外蒙古,拉拢一切旧王公,攫取该地的畜牧、矿山等,以便为国家树立百年大计。对朝鲜移民的奖励和保护政策满蒙各地资源丰富,适于朝鲜人移居,因此朝鲜人移居者日益增多,目前居住在东三省的朝鲜人已达一百万人以上。为能使移居满蒙的朝鲜人达到二百五十万人以上,一旦有事,即令朝鲜人进行军事活动,同时还可以取缔为名对他们的行动加以援助。另外,还可以“东拓(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和“满铁”作为后盾,在经济和金融方面对朝鲜人进行援助,借朝鲜人的力量来开发内外蒙古并掌握其商业权。这就是说,朝鲜人侵入满蒙显然对帝国的国防、经济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今后要由政府大力加以援助俾其成功,以为帝国发展制造新机会,特别是根据石井蓝辛协定多取得的我国对满蒙的特殊地位,在华盛顿会议上已经放弃,幸而朝鲜人移居者日益增多,其投资也日益增长,这样,石井蓝辛协定上规定的特权,就可以利用朝鲜移民的新问题而加以恢复,而对于这种情况,从法理上说,在国际间没有任何人可以反对我国。新大陆的开发和满蒙的铁路交通既是国际交往的工具和战争胜利的保证,又是经济上的堡垒。我国所修建的铁路大部分在南满,尚未进入物产丰富的北满,这是特别遗憾的.南满地方居住着很多中国人,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和经济是不利的。我国如欲开发其富源和巩固国防,必须大力建设北满的铁路。已有的满铁路线,主要是经济性的铁路,而非循环铁路,极不适于战时动员和军事运输。在中国自己建设的铁路方面,以吉林省政府的财力而言,不久将来即可建设运输能力强大的铁路,如果再利用奉天和黑龙江的财力进行铁路建设,中国方面铁路的力
第3章 “东方会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