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数百台挖掘机、推土机,上千名工人和石军一样,在机器轰鸣声中,迎来庚子年第一个清晨。
当晚,施工方累计平整全部场地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开挖土方15万立方米,足以填满57个标准游泳池。
“老刘,你快过来,有记者要采访你!”
石军看到他的一位同事,大声喊道。
来人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他憨笑着走到了韩敏面前。
“有什么好采访的,呵呵,你应该去采访我们领导!”
技术员开着玩笑,看到面前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大学生,有点不好意思了。
“好吧,大学生想问什么,我是有问必答!”
韩敏向对方报以真诚的笑容,可爱的建设者,他们同样有血有肉、感情丰富。
“头一天去时,工地还是一片沼泽,推土机进场都快陷进去了。第二天早上再看,土堆已经推平,沼泽被填实,完全看不出之前的模样了。”
技术员感慨道。
“铺设碎石、压实基础、开挖基槽……按正常流程,工期节点按天算。在火神山,一切节点都得以小时,甚至以分钟计算。”
“极限的工期要求,现场设计、施工、监理人员一齐守在现场,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边调整……”
工地上,到处是车,到处是人。
白天,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入夜,灯光如昼、焊花四射。
所谓“基建狂魔”,其实不过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盔甲,在所有人的祝福中默默地负重前行!
“其实在我们这次参加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宣传报道的人和事,就连我们自己也被他们感动了!”
石军和技术员显得有些激动。
韩敏赶紧拿出了手机,打开了录音功能,她害怕遗忘这些英雄的事迹,想把这些感人的故事都记录下来。
“就拿我们王书记来讲吧,他是负责混凝土施工的,也是单位一名党支部书记。”
石军打开了话匣,他们三个索性就蹲坐在一块水泥台子上,开始继续热聊。
“王书记,您的鞋子破了,回去换一双吧!”
工友们向王书记多次提醒道,王书记却充耳不闻。
大汉宣布建设火神山医院的当晚,他就赶回岗位,火速集结队伍投入了战斗。
妻子身怀六甲,王书记无暇照顾;鞋子破了几天,来不及回去换一双。
“等这场战役结束了,我要给即将出世的孩子好好讲讲火神山的故事”。
“还要让嫂子给你买一双好鞋,呵呵!”
工友们笑着说道。
“最高峰时,工地上有7000多名工人,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同时在作业。”
“上一个单位刚完成场地铺沙,下一个单位马上进场铺防渗膜,后面铺设活动板房基脚的单位还在催促。”
高密度的人群、机械,让现场施工空间极为有限。
“火神山项目是在极度压缩的时间、压缩的空间内,展开的一场战役。”
“没别的,就是豁出去,干!”
第16章 谁是最可爱的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