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们曾经听别人说过,表兄妹成亲,生下的孩子要么十分愚蠢,要么十分聪明。于是,时隔六年他俩又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生下了第三胎。让他们第一悲哀的是女孩,况且女孩天生就有兔唇,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女孩长到几岁同样半痴半呆。
章功夫一家害了自己,也害了旁人,他另一位邻居三岁多的孩子,在地坪交界处拣了条玉米棒,章大傻一掌推过去,然后踩于脚下,宛如大象践踏小兔,若不是孩子爷爷及时施救,非伤即残。那邻居惹不起躲得起,贱卖房子,举家搬迁,远离是非之地。温昶贵的父母,心有余悸,防火防盗防破坏,房屋四周筑高墙护挡,铁蒺藜置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鲁立民听得心惊肉跳,虚汗淋漓,这不是在给自己上活生生的教育课吗?之前乡下表兄妹通婚的陋俗,几乎家喻户晓,老生常谈,却很难真正重视其危害性,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自己也听之任之,随波逐流,岂不影响后代,祸害一方?!那时候没有手机,更没有普遍的微信,万能的百度,鲁立民只能从学校图书馆翻阅资料,博览群书,寻找答案。原来一级近亲婚配,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率为四分之一,二级近亲为八分之一,三级近亲为十六分之一,到了半表亲只有三十二分之一,从表亲降至六十四分之一。
这组数字,奠定了鲁立民远离吴新娥的决心,唯有奋发图强,刻苦学习,考上大学,才有理由,有藉词,摆脱近亲结婚,拒绝待字闺中。不然,自己将如同纸糊的风筝,一辈子被那根线掌控,一辈子在江洲子乡荡来晃去。
高坡村坐北朝南,通风向阳,原来是一低矮的垸堤,后来围湖造地,逐渐向外扩展。沧海桑田,废弃的垸堤成了村民理想的栖息之处,同时可以躲避洪水的侵袭。高坡村是个大杂烩,百分之五十二系外来户,涉及九个省,七十二个县,六个民族,九十三个姓氏。二十多年来,吴剑凡从民兵连长、村委主任,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把贫穷落后的村子,变成江洲子乡脱贫奔小康的一面旗帜。
七十年代末,根据河滩沙洲土质特点,吴剑凡率先远赴数百里之外的山区,引进马铃薯,让一批特困户摘掉了帽子。八十年代初,他根据外地经验,组织两个村民小组种植贮麻,使他们提前进入半小康生活水平。其他几个小组的村民不乐意了,纷纷争着要项目、要致富。他请来两名农艺师,大规模推广高产棉花、无籽西瓜,又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吴剑平最受人拥戴的是公平公正,肝胆相照,对上级抱平等态度,对平辈坦率直爽,对百姓毫不居高临下,一直成为外来村民交口称赞的靓点。只要落了户,有了田,任何人有困难,找他都慷慨解决,能借则借,能贷则贷,能帮则帮,高风亮节,平易近人。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拿着一份工资,只有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勤勤恳恳,才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
第5章 近亲结婚害人害己 血泪教训警醒世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