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跃起来,直赴你的眼帘。朱浩洋为自己的才思敏捷而兴奋,已经进入状态了。他提起小毛笔,醮上红墨水,正楷朱砂小字流水般地落在稿纸上。二十分钟后,这篇稿子改好了。已经没有几个字是杨婷婷的,从思想到内容都是朱浩洋的。朱浩洋从头再看一遍,甚是满意。本可以坐在那喊一声就能把杨干事叫来,但他没有这样做,电话打过去,杨干事款款而来。
“我改了一下,你看看。”朱浩洋习惯了用这种口气跟杨干事说话,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杨婷婷拿一个初稿,朱浩洋改个底朝天后,杨婷婷拿去打印出来,署上两个人的名字,这次是你在前,下次她在前,两人交替着当第一作者。两个人联袂出手,让读者看着过瘾,“婷婷朱浩洋”,“朱浩洋婷婷”,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一不小心,哪一次报纸排的连在一起,人家还以为是一个创作班子的杰作呢。
估计张泉会在八点后到,朱浩洋在八点钟敲响的时候准时来到了茶社,完全是自己计划的时间到的,这才叫素质,他在心里给自己打了个满分。计划好的时间,早到了说明心理素质差,对情况缺少前瞻。在部队这些年,他最恨级级提前,层层加码。团里开会说3点,营里通知变成2点半,到连里变成了2点,到排里成了一点半,结果人早早就到了会场,苦等着领导的出现。要是打仗行吗?让你这个团2点十分到,你表现积极,一点半就到了,别的部队没有达到攻击出发阵地,你先暴露了,整个战役会因为你的先到而被对方发现企图,影响战局。谁最早发明的时间划分?作用真他妈的大,应该给他颁个诺贝尔奖。
在小姐的引导下,朱浩洋来到一个偏一点的安静的位置上坐下,要了壶菊花茶。他发现一个人喝茶很孤单,眼睛没有地方落脚,把整个场子扫了一下,放单的只有他一人,这回真把孤单找回来了。一个人喝酒不会有这种感觉的,你拿筷子挟菜要用眼,还用菜佐着,哪个部位都闲不住。一个人喝茶不行,只能品味寂寞。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报刊架。有了,报刊是喝茶的精神小菜。原来茶和酒的文化区别在这儿呀!
报纸都是当地的小报,办公室里都有。杂志全是没有见过的,封面靓女、宝车很吸睛。杂志的印刷质量一流,画页占内容很大的比例,有钻石、有手表、有各式各样的名牌包包等等广告,大多是俊男靓女做模特,而且外国的超模占多数。一本杂志两分钟从头翻到尾,再看定价贵得吓人,是普通杂志的五六倍。朱浩洋想这就叫时尚,这种杂志也只能在这里时尚了。茶馆杂志适合浏览,无法研读,你不能说它肤浅,总有人在某种特定的时候需要它,这叫市场。可哪里又是发挥自己作用的市场呢?是转业到地方,还是留在军队?想到这个问题,他不由得向门口看了一眼,盼着张泉能早一点儿出现。
朱浩洋来来回回地换杂志,引起不远处三个女士的注意。其实朱浩洋早就看到她们了,她们在打八十分,三缺一,不停地打手机在叫什么人,已经半个多小时了,还没有人来。朱浩洋估计她们在议论自己,有时也将目光投过去探探虚实。那些女人胆子更大了。有人说:“你们谁去叫那男的过来打牌?”另一人说:“谁提出来的谁叫。”三个人不时用眼瞟过来,但没有人起身相邀,准是担心这个男人在等情人,怕遭到拒绝。朱浩洋也不好意思过去,但是只要有人来请,他肯定会去的,只是这张窗户纸没人来捅破。愈发的心神不定,心里暗骂张泉这小子掉酒杯里淹死了。
第3章 团以下的苦恼(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