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带着少数官员发起了对右相的反驳。
      陈希烈,朝堂虚假君子也。
      而他之所以能坐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更是因为依附借助李林甫的帮助,方才有了今日的一切。
      但是现在皇帝要他作为代表,来公然反对李林甫,这让陈希烈是又惊又怕。
      短暂的停歇,让在场君臣都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
      高高的陛阶上,御座前的李隆基,目光冷冽的扫过在场的臣子们,最后落在一直想要置身事外的太子。
      他微微的轻叹一声,最后看向身边站了一整个晌午的高力士。
      高力士心领神会,轻咳一声,站了出来:“太子都督龟兹、凉州、鄯州事,于安西节度高仙芝、陇右河西节度王忠嗣所奏朝廷应允之,行铸造开元通宝之权事,有何进言。”
      随着看懂了自己心思的高力士开口点名,李隆基也抬起头看向从早上就开始修闭口禅的太子。
      这一刻,李隆基忽然有了一种农家老汉的感受。
      大抵就是那种,忙碌一辈子的田地,都是为了要交代给总觉得未曾长大的孩子们的老夫感受。
      自从昨夜拿到西北的奏章之后,李隆基就决定要将此事推行下去。
      为的不是高仙芝、王忠嗣这两位西北三道节度,而是为了能让太子在朝堂上的权威更重一些。
      原本并不准备开口的李亨,也确实已经保持了一整个晌午。
      但此时被直接点名,让他无可奈何。
      只能是拱手出班,面朝陛阶之上。
      他看了一眼面带期待的皇帝,再缓缓看向那不情不愿被皇帝逼着要去和李林甫打擂台的陈希烈。
      到最后,李亨的眼睛看向了从提出反对意见之后,就仍由那些依附于他的人出身反对的李林甫。
      李亨的表情很是平静,目光亦是波澜不惊。
      知道李林甫缓缓抬头看向这边的时候。
      李亨方才缓缓开口:“不知诸公觉得,待到西北三道近二十万兵马,数十万民夫,百万边民开始征讨吐蕃之时,朝廷能否拿得出西北三道所需粮草?是否又能拿得出那二十万兵马所需兵械?”
      能不能?
      李亨没有问其他任何问题,只是一个最为简单的问题。
      若是西北三道现在开拔大营,出兵吐蕃,朝廷能否支持这么一场浩大的边地军事行动。
      说完之后,李亨颔首顿足,眼帘垂下,看着脚尖严丝合缝的地砖。
      李隆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眼神意味深长的看向一直被他强拉着为自己站台的兵部尚书陈希烈。
      他不相信,为官多年的陈希烈,又是兵部尚书,会不知道西北三道二十万兵马征讨吐蕃,所需的用度会是几何。
      但陈希烈却是从始至终都未曾提及这个问题。
      眼下,这个问题被太子抛了出来。
      李隆基当即顺势接过,嘴角带笑的询问着:“兵部,安西、河西、陇右三道拔营征讨吐蕃,一应粮草兵械所需几何?”
      被再次点名的陈希烈,心头满是无奈,眼角似有若无的瞥了李林甫一眼。
      如果皇帝和其他人不在场的话,陈希烈绝对会凑到李林甫面前,亲自解释这一切都是被逼无奈的。
      可是,皇帝就在眼前。

第175章 西北铸币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