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忙完了这一切,已经日落栖霞。
朱君壁如今一个幕僚也无,选拔亲军将士的事情明日才能完成。跟在他身边的,只有弘光皇帝派来保护他的几个锦衣校尉。
他令几个锦衣校尉指挥众人布置营寨,自己独自登上最高的北崮山,远眺夕霞下的江景。
但见夕阳如血,落日飞霞。江水如咽,无语东流。
朱君壁无心观赏这如画江山,他举起从兵部要来的西洋单筒望远镜,看着江北。
单筒望远镜中,他看到对岸隐隐人欢马乍,旗帜蔽空,不知道有多少兵马在操练。
江岸处,是密密麻麻的战船,白帆如云。
点点篝火从对岸渐次亮起,犹如繁星,很快就灿若星汉。
这是清军大营中的火光。
看样子,清军的水寨大营快要建好了。
看到清军的营帐如此巨大,朱君壁不禁身上发冷。
清军的军势,实在太大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加上大量的明军降兵,怕是有十万大军啊。
而且,这对岸清军还不是主力,只是一支迷惑南明的偏师而已。
清军主力在哪?
穿越者朱君壁知道,如今清军主力在瓜洲渡!
历史上,多铎的主力大军靠汉奸指引,从瓜洲渡顺流而下,南渡占领镇江。
然后,多铎在镇江整队,率军西进,占领南京!
历史上,多铎攻灭南明是一鼓而下、轻松写意,牛刀杀鸡一般。这固然是因为南明不争气,可也因为清军相对而言实在太强大了。
朱君壁很清楚,满朝大臣也都清楚,长江绝对守不住!
时间太过紧迫,他根本没有办法力挽狂澜,利用短短几天时间守住长江。
古代的通讯和兵力调动太慢了。
这一切不怪清军速度太快,只怪南明小朝廷朽木一根,烂泥扶不上墙。
这次南下的两路清军,西路的满清英亲王阿济格接受左梦庚投降,从九江渡江,进入南昌了。
也就是,西路清军已经渡江成功。
扬州上月陷落后,不到一个月功夫,江北二十三员明军总兵官和四十七个副将,以及一大堆的江北地方官吏,争先恐后的剃发降清!
用花蕊夫人的诗就是:“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如此大规模的集体性投降,可谓亘古未有,空前绝后!
东晋时没有发生过,南宋时没有发生过,南明却发生了。
文臣还有点廉耻,只能说大半降清。至于武将,除了极少数,九成以上降清。
光是三月来降清的明军甲兵,就有二十三万八千,其中骑兵两万七千,水师万余。这还不算江西投降的左梦庚部。
南明最后的战略重兵集团,摇身一变成了清军,成为攻灭南明的急先锋,马前卒。
而此消彼长之下,南明的军力更加羸弱,士气更是荡然。
这些之前畏敌如虎的明军,一旦剃发降清之后,竟然变成了虎狼之师,战力倍增,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很是给力,对付南明格外凶狠。
自古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襄。可是如今,两淮和荆襄全部在清军手中,江西都沦陷了,怎么守江?
更要命的是,左梦庚的降清,使得明军沿江水师卫所的水师全部成了清军,清军由此掌控了制江权,拥有十万条各种船只。
反观明军,既无长江水师,也没有江防工事。唯有一支数千人的水军,还是郑家派来的战船。
可是这支郑家水师,根本就靠不住,随时都会抛弃朝廷,沿江出海逃走。
而南京城附近的明军主力,只有四万良莠不齐、士气低落、军备废弛的京营。
让这四万人平时维持治安,镇压民乱,守守城没问题,可要是在江边抵抗如狼似虎,兵多将广的清军渡江,呵呵。
所以,朱君壁的大略,是守南京,不守长江!
第6章 大将军幕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