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这江南半壁,将要沦丧了!”
“从先帝开始,朝中凡事就争论不休,党同伐异!局势败坏到如此地步,先帝殉国,中原沦亡,难道诸公就没有责任么!”
他指着宫外:
“长城没守住,如果连长江也守不住,我们还能守住什么?还能退到哪里?大明没了,天下亡了,诸位纵想不食周黍,优游林下,又其可得乎!”
“你们有谁!有谁能像于少保守卫北京那样守卫南京,在下一定效力麾下!”
“可是,眼下竟然没有一人,能为陛下分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冒死而来,挺身而出,不说挽救危局,但为大明死国也!”
“若我以皇叔之尊,代替陛下甘冒锋镝,直面鞑虏,则我江东军民,岂能无动于衷?”
钱谦益等衮衮诸公都是愣住了。
他们想不到,这少年竟然如此盛气凌人,说出如此酣畅淋漓的一番话。
朱君壁的表现,大大超出他们的意料。
赵之龙乘机喝道:“皇叔殿下说的好!诸位,皇叔绝非平庸之人,实为坚韧不拔之卓绝英才!皇叔不出,奈清虏何!”
“几万京营兵马,若是没有皇叔这等宗王统辖,怕是士气不振,难以守城,清军一到就要投敌。”
这就是威胁了。
群臣顿时停止了争吵。
“好了!”将棋弘光帝用少有的果断语气说道:
“南京岌岌可危,凶多吉少,若无宗室贵胄统辖军务,南京守不住!”
“朕意已决!任皇叔为参知政事,抗虏大将军,授尚方宝剑,全权节制京畿兵马,统辖守城江防大事…马阁老,拟诏,明发!”
“陛下圣明!”马士英和赵之龙这两颗棋子一起高呼圣明。
“谢陛下信重!臣接旨!”朱君壁当之不愧的欣然领命。
钱谦益等人都是侧目而视,摇头苦笑。
朱君壁能守住南京?
不可能!
很多人更加坚定了逃走或者降清的念头。
……
以东林党为主的南明百官,那是极有手段的。
在他们推波助澜之下,舆论矛头顿时直指朱君壁。
皇宫之外的国子监,已经一片沸腾。
“陛下昏聩!竟然尊建庶人为皇叔,参议政事!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建庶人可封王!唯独不能入朝参政!我大明朝没有这个规矩!”
“这还得了?祖宗之法不可废!皇明垂三百年,何曾有过皇叔议政!”
“这是什么?这是亡国之兆!呜呼!大明将亡,这南京城,就要步北京后尘了!”
在东林党人和反对皇叔议政势力的鼓噪之下,群议汹汹,舆情迅速引爆。
大多数官员和士子一致认为,皇叔参政乃是违背祖制的乱政之举!
皇明养士三百年,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断不容此乱政!
朱君壁入宫不到一天,就成为南京名人,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走!我们午门叩阙!”
“皇叔参政,万不可行!”
“陛下果然糊涂!众正盈朝,此例断不可开!”
……
锦衣卫指挥使冯可宗进殿禀报:
“启禀陛下,国子监太学生,京师士子两千余人,如今正在午门之外鼓噪,说皇叔参政是乱命,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将棋弘光帝立刻喝道:“放肆!妄议朝政,要造反么?”
赵之龙也立刻说道:“陛下,不如下令逮捕他们,拷问主使之人!”
“准!交锦衣卫严加审讯!”弘光帝以少有的严厉语气说道。
不久,一队禁军出动,逮捕了大批官员士子,领头的全部投入诏狱。
一场反对皇叔参政的风波,被简单粗暴的武力镇压。
这样的霹雳手段,大明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不过,虽然以武力为后盾,强势通过了让小皇叔主持大局的“荒谬诏令”,可是朱君壁的名声,却一夜之间变得臭不可闻!
幸进宗室,男色邀宠,奸王…
第3章 皇叔参政,不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