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强调的,一度成为衡量球队强弱的关键指标。
但就像“红衣主教”奥尔巴赫曾经说过的那样:数据这东西、有时不过是媒体发明出来,糊弄有些不太懂球观众的。
和雷戈这次带领A米迎战巴萨队类似,当年其他的球队、在面对巅峰时期的红蓝军团,其实情况差不多。
要么拿不到球权,只能被动防守挨打。
即使勉强抢到了皮球,但却没有好的出球线路,被对手高位逼抢丢球,再回到防守状态。
这就造成了足球、一直在巴萨队单方面的掌控之下,他们可以从容地传接控制、反复通过穿插换位等方式寻找进攻机会,从而杀死比赛。
很多相关的比赛报道,不知道该怎么简单明了的描述这种压迫力,所以只能用控球率这个数据,来展示双方的实力差,让很多人产生了控球率就是唯一王道的错觉。
这种理解显然是片面的,兵强马壮的巴萨队也好、连续问鼎国际大赛桂冠的西国队也罢,实际上是因为拥有了超强的压迫力和控制能力,才能在控球率上大幅领先。
而不是像前两年自己的队伍那种,因为攻不进去、就只能在中后场倒脚,把控球率这个数据刷得远高于对手,结果就是赢不下该赢的比赛。
根据雷戈这些年做教练总结出的经验。
球场上的进攻从整体到局部,无非都是对球场空间和时间的利用,且两者呈负相关。
比如在刚结束的这场比赛中,红蓝军团对球场空间的利用,可谓是十分到位,而对比赛时间的占用,却不那么显著。
莱万、拉菲亚等人频繁回撤、来回换位,一直在有意识地吸引着本方的罗马尼奥李他们。
而两个边后卫也是反复前插,拉开A米队阵型的宽度,然后寻找空档传中。
对手的几名中场球员,则是通过来回拉扯,在打乱自己防守部署的同时,还始终保持了在某一片区域的人数优势。
依靠球员和队伍整体的实力,他们可以很耐心地、充分利用球场空间,来压缩调动自己球队的防线。
这是一种对空间的极致利用,但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传控配合来寻找对手的破绽。
而当年穆帅执教巴萨队时,却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破解这种战术的方法。
那就是将这一战术执行所需要的时间,尽可能地进行压缩。
无论是疾如闪电般的反击、还是从本方后场开始发动的进攻,从球在巴萨队的脚下,到完成最后的进球,过程中有时只有几脚精准而快速的传递。
快到让对手来不及组织好防线,一次射门可能就已经完成了。
这几天雷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战术板上不断进行着上一场比赛的复盘。画出来的巴萨队可供选择的路线,几乎可以把整个板子涂黑了,但对方最终采取的攻击线路,描绘出来则几乎是简洁明了的一条线。
真正了解红蓝军团这套看家本领的人,都说当初无论是巴萨、还是西国国家队,真正的核心是哈威。
如今作为主教练的这位“中场大脑”,很显然是掌握了经过恩师改良后、这套体系其中要领的。
第219章“山”就在眼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