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章 以后,咱家只吃细粮,顿顿有肉[1/2页]

1984:回到痛失妻女的那天 花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会儿,供销社里的售货员端的是公家饭碗,拿的是死工资。
      无论对谁都一个态度,爱买不买!
      陈阳无视了售货员鼻孔看人的态度,走进供销社就是一顿买买买!
      这个年代,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买什么都得用票。
      当然,不用票也能买,就是价格贵不少。
      比如一斤猪肉,用肉票一块钱一斤,直接购买得三块钱一斤。
      一直到1993年,全国才逐步取消所有票制。
      陈阳买了三斤猪肉,两斤用来炼猪油的大肥肉,一斤瘦肉。
      没敢买太多,家里没冰箱,大夏天肉放不住。
      六斤花生油,用票一斤八毛八。
      还有鸡蛋,白面,大米,精盐,一个木头做的大水桶,制作麻辣小龙虾的各种大料……
      觉得差不多,刚要付钱。
      忽然看到有个家长给他家孩子买了支冰糕。
      本着“别人家孩子有,我家孩子必须有”的原则。
      陈阳买了四瓶冰镇汽水。
      北冰洋,八零九零后的记忆。
      买冰糕、雪糕啥的不现实,毕竟距离太远,等回了家,估计化的就剩根棍了。
      不过要是带瓶子走,还得交八毛钱押金,还瓶子才给退钱。
      看到玻璃柜子里还有五颜六色的硬水果糖,陈阳又称了一斤。
      细细想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
      这才问售货员,“多少钱?”
      售货员噼里啪啦打了一阵算盘,“35.8元。”
      陈阳心中不由感慨,买了这么多东西,花了还不到40块钱,这年头,钱真他妈经花!
      不过想到这个年代人们的收入,他就不再觉得钱经花了。
      1984年,在国有工厂工作的技术工人,一个月工资到顶也就五十块左右……
      东西太多,自行车后座放不开。
      陈阳只好在车子大梁上也挂了些,有些困难的骑上自行车往家赶。
      临近中午,远处农田里已经看不到几个人影。
      一只癞皮狗懒洋洋地趴在树荫里,热得直吐舌头。
      知了在树上亢奋的喊着夏天。
      经过藕池,看到蒲扇大的藕叶。
      陈阳心里一动,“叶子我刚好能用上!”
      前后左右看了看。
      没有人。
      他放好自行车,跳下路边,嘎巴嘎巴采起了莲藕叶。
      觉得差不多够用了,起身。
      忽然瞥见一朵荷花开得正艳,想都不想一把采下,往怀里一塞。
      刚骑上自行车,眼前突然一黑,身体晃了晃,险些没扶住自行车摔地上!
      “艹!低血糖了!”
      今天清晨跑了那么多路,又去山上找兔子,紧接着来县里,早饭还没吃,现在又快中午……
      可不就低血糖了吗?
      没敢继续骑自行车,咬开一瓶北冰洋汽水,咕嘟嘟灌进肚子。
      过了好一阵,才终于好受了些。
      回到家已是中午,陈阳饿得前胸贴后背。
      杨晓蓉听到动静走出来,“这么多东西,都是你买的?”
      潜在意思是:你哪儿来的钱?
      “不都说了吗?”陈阳笑呵呵的说,“这些东西,都是我用野兔换的钱买的。”
      拿出怀里小心翼翼护着的荷花,递给杨晓蓉。
      “给,我在路上采的。”
      转过身去开另外三瓶汽水。
      荷花刚要绽放,花瓣的尖红艳似火,剩下的部分洁白无瑕,端的好看。
      他居然送我花!
      杨晓蓉大受感动,不由回想起三年前,她跟陈阳去县里打结婚证。
      路上,她说想要买个头花。
      陈阳却骂,“我给你个叽霸插头上要不要!”
  &

第4章 以后,咱家只吃细粮,顿顿有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