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是的,是的,杨老爷说的是。”
姜政安聪明又心思缜密,听到此,眉头一皱,觉得县太爷来他们家的目的是他。
“姜嫂子,政安是个优秀的孩子,也有能力在科考路上走的更远。”
“谢杨大人夸赞!”
“唉!这科考,在咱们县里、郡里这两级,自然是公正公平的。到了京试,多的是达官贵人,天子强调一定要公平公正,可到底平民之家敌不过权势之家的子女啊。若咱们政安在科考路上没有帮衬之人,即使在秋闱取得再好的成绩,到了京试也是要吃苦头走弯路的。有甚者,挡了哪家贵人的路,莫名其妙的失踪也是有过的。”
杨文涛的这一番话,听的孙玉珍是胆战心惊,想到族长的儿子就是在科考路上出事的,莫不是挡了哪家贵人的路?心里又担心了几分。她知道儿子过几年一定会参加京试,他们在京城又没有帮扶的人,这路难走啊!
“杨大人,你可是咱们县的父母官,你可一定要帮帮我们政安呀!”
姜政安自然知道这只是杨大人夸大其词,说给他母亲听的。不过假如真得罪了官场中人,他无权无势,有心人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绊子就能让他这些年的努力烟消云散。
“谢过杨大人的好意提醒,学生一定会谦逊扎实地走好求学之路,不过朗朗乾坤天日昭昭,学生相信天子会给天下读书人公平公正的。”
“好!说的好!姜秀才有我当年几分风范。不过姜夫人,还是应该早点给政安寻一门得力的亲事。”
杨文涛了解姜政安此时内心想法,姜政安有才华有自信有野心,初生牛犊不怕虎,自然不会把他所讲的厉害关系放心里。
只要姜政安的娘把话听进去就行了,读书人还有个特点:孝顺。
姜母接着回答道:“对,杨大人说的有道理。”
姜母又对儿子说:“安儿!你要多听听杨大人的意见,杨大人也是从科考一路走过来的,懂得的道理比你多。”
杨文涛笑着说:“哈哈,少年意气风发,这种胸有成竹的劲头,我喜欢!”
姜母说:“谢谢杨大人赞赏!”
“我家闺女很欣赏读书人的,她跟清风书院的张华樱是好友,经常去书院向她请教问题,说不定你们还见过面呢!”
“哎吆!是嘛,那可真是缘分啊!”姜母赶紧接话,期盼着能跟县太爷扯上点关系。
第14章 给政安寻一门得力的亲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