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33章 民不举,官不究[2/2页]

穿成农门恶婆婆 遇花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好运来赌坊的事件多少让青远县的各大赌坊、花楼都收敛了些。
      这卖儿卖女可不是他们说了算,只要有“苦主”,衙门就也抓人。你还不能说人家错了,人家是按律法判的,一二三……
      朱三列出了好几条,让人辩无可辩。
      “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县令大人要收拾我们赌行了呢。”
      “我也吓死了,我们家就靠这个吃饭,要是被没收了,以后我们还靠什么过日子。”
      “不过说真的,以后去收债的时候,得悠着点。人家卖不卖妻子、女儿是人家的事,我们这边可不能‘强迫,这要‘强迫了,可是入罪的。”
      ……
      一边说一边吐血,因为这种事情放在其他地方,只要没闹出人命,根本就不是事。偏偏青远县县令抓得紧,不管你有没有出人命,只要有人告,人家就“抓”。
      不少人开始研究大燕律法。
      有的人想钻空子,免得被朱三抓到把柄;有的人则反之,想了解一下,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然了,这所有的前提的前提,是那个人识字,还能找到一部完整的大燕律法。
      否则他想再多都没有,因为他不识字,他看不懂律法;他没有大燕律法,他就算识字,也没地方查去。
      而这些问题,也一一暴露在了叶瑜然面前。
      叶瑜然召集了甘逸仙、朱三、徐玉瑾以及朱三的师爷洛秋山(已经知道他是皇帝的人),一起讨论。
      跟在朱三身边时间长了,师爷洛秋山也见识到了叶瑜然的本事,一点也不嫌弃这位老夫人管的“闲事”多,反倒是希望对方多提一点意见,说不定能对大燕朝政有更多益处。
      目前为止,师爷洛秋山已经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将这些东西整理成册,上交勤帝,再交给他们自己人讨论、分析、研究。
      再一点一点的其他地方摸索着展开,虽然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也大有成效。
      最明显的,大概要数水田种植法、堆肥技术以及朱家最喜欢用的“实验田”。
      不管到了什么地方,首先要建的就是“实验田”,将各个地方学到的新鲜种田技术本土化。
      本土化成功以后,再有计划的推给当地老百姓,带着他们从自家划一块“实验田”出来,学习新技术。
      一点点掌握,一点点将田间地头全部换成新技术。
      宁愿慢一点,但要稳,要确保老百姓在保证“原本收获”的同时,逐步提高农业产量。
      有红薯、土豆、南瓜等作物做铺垫,当老百姓发现口粮得到了确保,他们很乐意尝试新的种植技术。
      一旦你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你就可以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有的时候,老百姓的要求就这么简单——你能让我地里的粮食增产,能够让我填饱肚子,我就跟你。
      而青远县的变化,远远不只于此。
      除了农业上的,还有经济上的,生活方方面面的。
      朱家村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模版,如果只有这么一个模版,可能只是一个意外,但是当师爷洛耿山亲眼看着青远县即将变成另一个“朱家村”时,他知道——大燕王朝的契机到了。
      朱家,真的不是无的放矢。
      他们是真真正正的掌握了某种诀窍,而这种富天下之民的窍门是可以掌控的,是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可以学习的。
      这对于师爷洛秋山来说是一种“惊喜”,他不断的给勤帝写信,让勤帝多派一些年轻人过来学习。
      各个方面的,只要是有人,都可以过来。
      只有当他们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他们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因地制宜”,什么是“地方发展”,什么是“藏富于民”。

第1333章 民不举,官不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