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7章 烦[2/2页]

都市暗夜龙婿 峰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老周呀,明摆着这就是幅假画,而且假的相当厉害,你这次打眼打的太厉害了。\"
      老周也不在意,他只是说这画上面写的诗不太懂,请鹏飞爸爸给讲讲,自己涨涨知识。
      鹏飞爸爸看着画说:\"这是白居易的诗: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奥,孟总麻烦你给我解释一下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让我这大老粗也长长见识。\"
      \"哈,老周,平时咱们兄弟相称,现在怎么越来越客气了。好,我给你说说这诗的意思。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奥,王莽谦恭未篡时……这里有什么故事呢?\"
      \"哈,老周,今怎么对历史故事有兴趣了。好,这会反正没事,咱俩就摆摆龙门阵。\"
      鹏飞爸爸示意老周坐下,两人各端杯茶喝着说着。
      \"老周从这首诗的诗名中就可以看出,白居易给自己这首作品的定性是狂放之言。然而当人们真正读懂后却会发现该诗一点都不简单。\"
      \"怎么个不简单?\"
      \"首先,这首诗的创作目的在前两句“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中就已经阐明,那就是要告诉世人一个解决猜忌的方法,不要通过占卜这些迷信手段瞎揣摩。\"
      \"嗯,现实中迷信的人是不少。\"
      \"然后诗中又写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言下之意就是说,不要急于判断事情的真假好坏,时间往往能证明一切。\"
      \"嗯,这话说的确实有道理。那后边的几句话……\"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四句是全诗的核心,里面通过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典故来解释前四句提出的观点。\"
      \"奥,是不是在举例说明?\"
      \"对头!周公是西周开国元勋,早年辅佐周武王讨伐商朝,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登基,周公被委以摄政大权。当时管叔、蔡叔、霍叔等大臣打算趁主少国疑之际图谋不轨,但又对周公有所忌惮,于是便散布流言说周公独揽大权,想取代成王自立。\"
      \"嗯,看来这搬弄是非嚼舌头的自古以来就大有人在啊。\"
      \"还真是这样,久而久之,流言越传越盛,周成王听闻流言后心中也不免对周公产生怀疑。周公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辞去相位,跑到封地避祸。\"
      \"嗯,向来忠臣干不过奸臣啊,后来怎样?\"
      \"周公离职后不久,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便发动叛乱,欲推翻周成王。关键时刻,周公临危受命率军东征,最终打败叛军,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公也因此名垂青史!\"
      \"周公结果还算不错,那下一句说的王莽……\"
      \"王莽是西汉末期的权臣。他为人谦恭,克己不倦,清正廉洁,礼贤下士,几乎具备了所有人性的优点。所以朝野上下都对王莽赞不绝口,认为他能与古代圣人相媲美。\"
      \"那王莽就是忠臣的标杆了呀!\"
      \"哎……这只是王莽的表面现象。可是后来,王莽却篡夺皇位,将西汉江山收纳入自己囊中。\"
      \"哦,原来是这样!\"

第217章 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