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这么巧呀,简直是大师一条街了!\"
\"嗯,斯氏和瓜氏是17、18世纪的小提琴制造家里最闪亮的两颗巨星,他们在克里莫的住处被人偶然发现后,所有在那孟时期在他们住所制作的弦乐器都沾了光,全被冠以“Cremonese”的名号。\"
\"这可有鱼龙混杂的意思了!\"
鬼见愁不以为然。
\"桂经理不知道,斯氏琴和瓜氏琴在现代被小提琴家尊崇的程度是惊人的。帕尔曼,梅纽因,马友友,慕特,美岛莉和富克斯,在1995年,这些世界著名的专业演奏会提琴家们用的都是斯氏琴……对了,梅纽因还有一把瓜纳里·德·耶稣;海菲兹和斯特恩、祖克曼偏好于瓜纳里·德·耶稣,即使这样,海菲兹和斯特恩同时也拥有斯氏琴。\"
\"那瓜氏琴多不多?\"
唐秘书长退而求其次:\"弄不到斯氏大师的琴,瓜氏也凑合了。\"
\"哈哈,唐秘书长,那可不是凑合,那是相当凑合了。现存的耶稣瓜纳里只有250——370把,另一说认为其数目约为斯氏琴的一半,他们之中的极品与斯氏琴一样天价。\"
\"哟,也这么贵呀!\"
\"哎呀,这别管他俩是谁的琴,有一把就够传家宝了。\"
欧阳鑫摸了下自己的小提琴,脸上满是得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斯氏琴都具有斯氏琴的品质,瓜氏琴也一样,加上瓜氏家族另外还有四个同名的制琴师。因此,他们也不全是过百万的天价。\"
\"啊?一个人做的琴还分着档次呀?\"
\"是的,在现存的700把斯氏琴中,只有大约50把达到演奏会品质标准。其他的都有不同的瑕疵。比如说有的有裂缝,有的换了新琴背或琴腹,有的被粗糙的手工者修补过。事实上全部这些斯氏琴都在某个程度上被修改过,然后提供给某一提琴家使用,他们可能为了增加了琴的的力量感而换上了更长的指板,更大的低音梁,或是加固了琴腹。有些改动是精巧的,但更多的改动是粗暴而猛烈的。就是这样,斯氏琴的价值因这些或那些因素而形成很大的价格幅度。\"
欧阳鑫一听,不由自主地抓过自己的琴看。
\"我这看不出有啥瑕疵和改动呀!\"
林萧没理他的话,继续说到。
\"收藏琴,一定要真懂才行。最广受欢迎的是一批在斯氏所谓的“绛紫金时期”,大约是1700年至1725年左右所造的琴。有几个特殊的年份是让收藏者特别兴奋的。譬如1716年被认为是斯氏最好的几把琴出产的年份。但也有人这么说:实际上任何时期的斯氏琴,如果只有10把在市场上流通,那么最便宜的一把也不会低于500万美金。\"
\"哟,这高的价?\"
\"我这琴十个五百万不止!\"
\"价格有时因人而定,有的音乐家认为瓜纳里小提琴比斯氏琴稳定,所以更有力量感而且更易演奏。另外的一些则认为斯氏琴拥有更多层次的音色,但都承认需要更高的能力才能奏出最好的斯氏琴效果。\"
\"那是当然,要不人家波兰国王都要预订!\"
第133章 鱼龙混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