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让江永稍微放心一点的是,江独楼退了婚后并没有与柳蛰再有什么来往。
江永试探着问了一句:“阿致也过了弱冠,退了这门婚事,以后可有什么打算吗?皇叔去的早,朕把你当亲弟弟,可得给你找个贤内助,不然对不起皇叔少时对朕的照顾之恩。”
江独楼翻着手里的折子,微微一顿,眼神飘忽了一下,似想起了什么,最终却微摇头,轻轻笑道:“臣弟前两日去了一趟迦南寺,与静桓师父聊了几句,想开了些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臣弟以前以为自己懂得,近日想想,臣弟原是不懂的。”
苦涩一笑,万般无奈。
江永了解了。
这怕是跟柳蛰黄了没成,正伤心呢。
不错不错,这就放心了,于是他安慰道:“有舍才有得,有些事确实不能强求,求来的都留不住。放眼看看,那不是还有大好河山呢么。”
江独楼配合着点头称是。
转眼就到了六月底,华京已经十分炎热了,江永打着犒劳众臣的名头,准备去嘉铭山半山腰上的月寒山庄住一阵子,点了几位亲近的重臣,允许他们带一部分家眷同去。
但月寒山庄常年不住人,圣驾亲临,总得打扫一下,这事儿就交给了内务府和礼部的人,礼部隶属于尚书省,正是江独楼负责的,一直惦记着江独楼那最后一篇《治国策》的九皇子江危自荐去监工。
这活儿是个闲差事,没什么可争的,毕竟具体干活的是内务府和礼部,监工可有可无,但可做文章的地方却不少,于是有的人不同意江危去,但江永一直把他当成最省心的孩子,江危又会说话,说什么“怕别人布置的不合父皇心意”“恐有闪失”之类,把江永哄的笑容不断,便想着他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没人会放在眼里,监工这活儿就给他,就算出了事儿肯定也不是他的原因,于是就给批了。
再于是,三天后九皇子江危在八王府世子江晔的陪同下离宫前往月寒山庄,又在当天日落后悄悄从后门溜了出来,一路回京,直奔凌王府去了。
江晔比他大两岁,人也成熟稳重许多,不大同意他如此行径,“本来就不该你揽的差事,你揽了也就算了,怎么还不尽忠职守,偷溜出来像什么话?”他看看天色,“都快掌灯了!”
这时夜市刚出,又是下衙的时候,街上刚刚热闹起来。
江危鲜少出宫,看哪都新鲜,“有什么不可的?你忘了十二叔半年多以前答应我们等得了空就给我们讲《治国策》最后一篇的吗?这都过去多久了?战事都歇了近两个月了,他还有什么可忙的?他不来找我们,我们就去找他!”
“你做什么要计较这最后一篇?”江晔真是搞不懂他,“你哪来这么大的执着?”
“你不觉得十二叔很有趣吗?”江危两只大眼睛分外好看,水汪灵动,眨巴着,眼里全是兴奋和期待。
江晔耿直的摇头,“不觉得。他太闷了,死气沉沉的。”
第136章 江永说有舍才有得[2/2页]